#淘书小记# 【柳浦访旧录】乙巳12(访书时间20250322)
一条水道,由北向南贯穿古城中央,沿着“鬼市”西岸沉静而缓慢地流过。河埠头,一小片草皮仍未返青,带着去岁的枯黄匍匐在老桂树下。草地上,5只“蓝雪勇闯天涯”空易拉罐横七竖八地卧叠成一堆,破碎的花生壳和3枚烟蒂散落其间,烟蒂极具痛苦扭曲之态,很显然,是被人摁在地上狠狠掐灭的。同样品牌的3只空罐齐整地矗立在离它们一步之遥的地方,周围整洁,只有一张抚平的烟盒,硬质的,经典100红塔山的牌子。
我的脑海里闪现出这样一幅场景:月下,两人并肩而坐。一位抽着红塔,嚼着花生,喝着雪花,时而深情回忆,时而侃侃而谈,时而情绪激动,渐渐地,人也醉了,如同脚边那堆东倒西歪的空罐。另一位,则是静静地听着,静静地递火,静静地喝着,连空罐子也和他(她)一样清醒整齐地立着,一如身边缓缓逝去的河水,共同抚慰着醉了的同伴……

地摊GE好些日子没上书了,老板今日拎来了满满两帆布袋书,其中一只袋口,露出半截蓝色的线装书皮,是3册线装书,一阵小激动,待看清其中2册是《历代名人咏浙江》后,失望地塞回包里,就剩最后一册封面没有书名签条的线装书,心里盘算着,该不会又是和《历代名人》一类的书吧?翻开书页,竟是一册《槐聚诗存》,虽然今年2月22日,我已在CG店里收了一册《槐聚诗存》,但我还是不假思索地拿下这册线装本,毕竟手头这部是杨绛先生的手录稿影印本,闲时,沏上一壶高哒,再读上那么三两页,那滋味,就一个字:美!

刚见面,XP老板就一把拉住我,从柜台里拿出个包裹,热情得向我推介起来,而我的心思和目光全在新货上巡阅。难道我今天和线装书对上了吗?架子上平躺着一册线装书,是民国31年《萧山事变日记》的影印本,《日记》是由当年萧山县长张云襄撰写,他历经日军发动宁绍战役、浙赣战役等重要事件,是抗日战争时期萧山历史的重要亲历者和见证者,即便是一部影印本,仍然不失其重要的史料价值。这样的书,我是没有理由不收入囊中的。今日书缘不错,《日记》收入囊中后,还收了一册品相不错的连环画《陈州放粮》,一册中西书局出版的溢价书《唐代变文》。

PJ老板真是一位勤快的老板,继上周六搬书两箱后,今日又搬来满满两箱子书。说实在的,老板都在“孔网”逐册询价后再搬来的,书虽多,溢价者几无可觅。不过,我还是挑了一册《中国古代青铜器简说》,此书作者系杜迺松先生。对多数人而言,不仅“迺”字,连杜先生的名字,都是令人陌生的。但是,如果提及国宝“马踏飞燕”,相信但凡对中国古代史有所了解的人可能都听说过,而这件国宝的鉴定者便是杜迺松先生,他被誉为“青铜器鉴定第一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过一套“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手头也曾有过几册,承蒙书友们抬爱,陆陆续续拍走了《蝇王》《广漠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无产者安娜》和《缩影》等5种,目前手头仅存《大地的成长》和《养生地》2种。因此,今天XM老板带来的新货里,我眼明手快地抢下了《莱尼和他们》以及《缩影》。
除了文史类书籍,XM老板今天还带来了一批数量可观的中医药书籍,有16开的《全国中草药汇编(上)》,有64开的《感冒、气管炎验方选编》《农村常见疾病草药治疗手册》,也有32开的《中医喉科学讲义》《中药方剂学讲义》《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针灸临床取穴图解》和《疑难皮肤病临床经验汇编》等。对于夹杂在书堆里的这批中医药书,我是见一册,抽一册,抽一册,收一册,悉数扫进书袋。

Z老板上了一批五六十年代的《萌芽》《旅行家》《红旗》《七一》等老杂志,合订本不多,大多是零本,和它们相比,一册酒红色精装本就显得非常出挑。此书是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四年十月初版的全英文版《莎氏乐府原本 冬日稗史》,扉页有钢笔签名“葛起闾”,还钤有“葛阝氏”朱文小印一方。签名因岁月流逝而变得暗淡,朱文小印却是耐看得很!为了不惹来他人的关注和议论,唯有尽快货讫两清,落袋为安。

26日,补记访书实录,15时许,略有倦意,跣足踏草,阳光把草皮晒得烘热,返青嫩草的软适与枯黄旧叶的硬扎相间杂,软和且刺疼的感觉从足底传来,酥酥麻麻,如电流一般通遍全身,周身舒泰。
踏草归来,蓝色硬质塑料盒里,一只乌鸫,就着盒子里的泥水,欢快“沐浴”,一转头,看见身边立着的我,即刻从水里腾起,爪子紧紧地扣住盒子的边沿,小眼睛警觉地观察着四周的动静,在与我对视一两秒钟后,“啾”一声,飞进不远处的灌木丛里去了。水,还在盒子里荡着细纹,老半天都是浑黄的。时维室外气温34摄氏度。

2025年3月26日 补记
1.9万人阅读
8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83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0
正在加载,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