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经营# 我与中医入门等几本书的交集与纠葛

这两天店里的一本《中医入门》(秦伯未著于1959年)影印本被平台判定“盗版/侵权”冻结(强制下架)了,引起我的一些想法。顺带对简册书店的五年经营做了简单回顾。

初识《中医入门》这本书是在2024年中,彼时关于病毒再起的流言又聒噪起来了。看着大街小巷行人一个个脸上糊着口罩,我意识到了市场的痛点需求,就辗转找到了这本“影印本”的《中医入门》书。
在公开网络上对“影印本”是有明确解释的。

影印本
影印本,如同影抄、影刻本一样,是直接以旧有图书为底本,而应用照相制版和现代印刷工艺进行复制,产生的一种新版本形态。
现代印刷工艺能使影印本的图文复制效果,比传统的影抄、影刻本更为接近原本面貌,而代价则低廉得多,所以自十九世纪中叶产生以来,影印本迅速成为一种广为采用的版本形态,尤其是出版经典古籍、碑帖书画。
应该说明,影印本只是一种版本形态,它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现代印刷技术,包括石印、珂罗版,以及照相铜版、胶印等。所以过去的一些相关著述中,对于影印本的概念界定模糊。如贺圣鼐《三十五年来中国之印刷术》(见张静庐《中国近代出版史料初编》)中,只以亚铅版套色胶印本为影印本。更常见的是不单列影印本概念,而将其分隶于石印本、珂罗版印本等范畴之内。不过,这就只强调了印刷工艺上的差别,而忽视了版本形态上的共性。其实,出版图书,无论采取哪一种印刷技术,决定其质量的首先是底本,而在底本制作上,至少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一是重新制作底本,即使翻印古籍,也是另行缮写或排字制版,这往往会与底本发生差异,出现讹误。另一种是直接采用旧有图书为复制底本,自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原本面貌。古代的影抄本和影刻本之所以为人所重,就是这个道理。
将影印本单列为一种版本,也是为了强调它的这一特色与优势。
当然,同样作为影印本,质量仍有参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就是对于影印底本的选择……

以上内容直接摘自2020年9月出版的《书事:近代版本杂谈》(天津人民出版社/薛冰,著)
其中重要的两点,一是影印技术,是现代照相技术在书籍出版上的应用,尤其对古籍碑帖应用尤佳。二是以此为基础的拓展及底本的选择和准备,包括而不限于石印、铜版、胶版、珂罗版等。“影印仅仅是一种新版本形态”。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根本没有什么“盗版/侵权”之说。

书籍是知识的纸面载体,也是人类智慧在纸面的凝结。我选择影印本《中医入门》仅仅出于对社会需求的反馈:中医入门书的内容能帮助到需要的人,仅此而已。而且从价格说,能指望一个染病囊瘪的人去买标价甚高的货品吗! ?
这与我们简册书店的“匡扶正念”经营理念也是不符合的。

简册书店五年来坚持的是“道不轻传、货卖识家”货品价格是不够低廉,看看遍地废品收购站成堆的书籍吧!当书籍足够便宜足够低廉时,多数人是不会珍惜的-这就是促使简册“道不轻传”理念出现、书价不低的直接来源。

那么,简册书店与书籍还有哪些纠葛?简册选择了这些,又有什么是简册放弃了的呢?我们下一段再讲。

有方堂春分前一日于
城北拱墅区政府南窗下
231人阅读
1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1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0
正在加载,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