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遇见# 从家中收藏的这幅金章《鱼乐图》聊聊这个南浔的名门望族。

金氏祖籍东北,明代从婺源迁徙至浔定居。19世纪中叶,金桐在上海经营湖丝发家,崛起为南浔“八牛”之一。此后,诗书传家,人才辈出。

金桐(1820—1887), 字竹庭。少年家贫无力向学,遂为商贾,后从经营烛铺转营丝业,并在上海担任丝通事,先后开设协隆丝栈、金嘉记丝行和泰安坊丝号,生意顺利,财富日积,名列南浔巨商“四象八牛”之一“牛”,后被清廷诰授奉直大夫。金桐为人乐善好施,立下醇厚家风。

金桐长子金焘(1856—1914),字辰三,一字星垣,号沁园。16 岁中秀才,曾任缙云县学训导,迁中书科中书,改授通奉大夫。后以父病乞归,专力经营家业。他崇尚西学,极其关心子女教育,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将已经接受过传统教育的长子金绍城、次子金绍堂、三子金绍基、三女金章兄妹四人送往英国留学。

金城(1878—1926),谱名金绍城,字拱北,号北楼,又号藕湖。曾于宣统二年(1910)出任“万国监狱改良会议”的中国代表,出访美国华盛顿,并走访十八个国家,历时近十个月,其相关札记经后人整理出版为《十八国游历日记》。中华民国成立后,任众议院议员、国务秘书,参与筹备古物陈列所。尽管金城仕途通顺,在政治事业与社会活动上也作出了许多成绩,但其最大的成就与影响还是美术方面。金城在18 岁初应童子试时,画名即传闻乡里。他初官京师时就凭借出色的诗书画印之才能结交名公巨卿,并曾献印献画于宣统皇帝,蒙赐“模山范水”匾额。1920 年,北京成立了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的中国画学研究会,金城被推为会长。研究会开展了一系列中国画学改良和中日美术交流活动,在近代中国美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金城有“北平广大教主”之誉,门人众多,著名者有胡佩衡、徐燕孙、陈缘督、惠孝同、陈少梅、田世光等。

金绍堂(1880—1965),字仲廉,号东溪。从事实业,精于刻竹。

金绍基(1886—1949),字叔初、叔础。是电机专家和实业家,曾任北京商务委员会所属技术学校电气科教授和清政府商部交通委员会委员,20 年代担任北平美术学院副院长、北平博物学协会会长,1936 年被推举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秘书兼执行委员。

金章(1884—1939),字陶陶,号紫君,亦称陶陶女史,幼从长兄习画,特工鱼藻,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女画家。

幼子金绍坊(1890-1979),字季言,号西厓,一作西崖,当兄姊留学西洋之时,年仅13 岁的金西厓因年幼留在家中,继续接受传统的家塾教育。后受其胞兄著名国画家金绍城的影响,转而爱好金石书画,以后又师从其仲兄金绍堂学竹刻,悟性极高,不久便赶上并超出其仲兄的水平。后成为20 世纪最杰出的竹刻艺术家和最重要的竹刻艺术理论家。

及至第四代,绍城的长子金开藩,继承父亲遗志,创办“湖社画会”。绍堂长子金开英,是中国石油事业的开创者之一,有“中国炼油第一人”之称。金绍基长子金开业,克绍家传艺脉,享誉台湾画坛。而金章之子王世襄,则是当代著名的收藏家和文物鉴定大家。

图1 2 3 金章《鱼乐图》及王世襄题跋
图4 金城 《戏仿惠崇江南春卷笔意》
图5 金西厓 留青阳文金城画饯春图竹臂搁
247人阅读
8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8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1
正在加载,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