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对文化创作的影响# 一定要大量读书:如何用DeepSeek提升阅读质与量?

最近DeepSeek已经火到全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大部分人使用过后都连连感叹:“终于不是人工智障了”,“这回人工智能可真智能了”……

在纷纷赞扬和跟风中,很多人发出了这样的疑惑:“DeepSeek已经这么强了,普通人还有必要读书/写作/写代码/画画……吗?”

单就读书而言,DeepSeek取代不了亲自读书。

别说人工智能取代不了亲自读,就是真人、高知的解读也取代不了你亲自去读。

为什么这么说?

在我看来,读书这件事中,「看书」只是其中一环,看完一本书,完成了读书闭环的20%而已。

读书的完整闭环中,看完一本书并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开始思考、开始整理你自己的想法、开始制定自己可以付诸行动的方案,开始观察自己的改变。

虽然无法取代,但DeepSeek可以作为我们读书提质增效最为得力的工具和助手嘛!从古至今,工具的发明创造不就是为了提高生产力嘛!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经过2周和DeepSeek的互动,我给DeepSeek安排了3个身份赋能,一起来看一下吧:

01. 选书搭子

经常有小伙伴私信我让我给他推荐书单,我每次都会说:“承蒙厚爱,但我阅读量实在有限,无法针对个人推荐定制书单。”

虽然我做不到,但DeepSeek确实做得到。毕竟它阅读量巨大,大概全世界已出版的书都在它的数据库库存中吧!

我这阵子没少“叨扰”DeepSeek让它给我列书单。

可参考提示语:

【我的背景信息(学的什么专业,做过什么工作)】+
【我的阅读偏好(之前常读哪一类或哪几类书)】+
【我想要什么书单,达到什么效果】+
【每本书列出哪些维度】

比如,我是这样提问的:

我学的是新闻专业,毕业后做过记者、新媒体运营、产品经理、marketing,
平时读的书以文学、传记、个人成长类居多,
我想通过读书构建起多元的跨学科的认知模型,
请帮我推荐10本书,可以让我在读完之后在100天内快速搭建多元认知框架,
每本书请写出它侧重哪一个思维模型、建议重点阅读的章节、阅读难度等。

然后DeepSeek给了我一份非常有启发的书单:

在提问时表达得越清晰,得到的答案就会越贴合自己的需求。因为DeepSeek是基于提问来进行思考的:

02. 阅读理解搭子

对于文学类的书来说,1000个读者有1000个哈姆雷特,你想做出怎样的解读都可以,不同阶段、不同人生境遇、不同年龄,对于同一部文学作品你自己能看出不同的东西、得出不同的结论。

所以,阅读文学类的书千万不要有好学生思维,不要总想去对标准答案——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没有绝对的对错。

对于非虚构类的书、专业类的书、实用类的书,遇到了不理解的地方,或是不确定理解是否到位,就可以请出DeepSeek来做你的阅读理解搭子啦!

你可以把读不懂的段落、章节内容直接向DeepSeek提问,提示语可参考:

我读了《XXX》里的这段话“……”,我的理解是……,我理解得对吗?

比如,我是这样问DeepSeek的:

我读了《思考,快与慢》里关于系统1和系统2的分析、表述、解释,
我的理解是:
- 系统1就像赛车比赛里的赛车手,负责迅速做出反应;
- 系统2就像赛车比赛里的领航员,负责处理复杂的信息。
我理解得对吗?
比如:
针对《金钱心理学》中作者提出的“最难的理财技能是让逐利适可而止”这一观点进行:
1. 案例关联:💡 这让我想到看过的新闻/影视剧综/书中所……
2. 跨界关联:🌉 类似《XX》书中的……
3. 场景关联:🌰 当遇到___时可用

DeepSeek的深度思考如下:

刚好庞氏骗局我之前在小破站看up主深度科普解读过,《华尔街之狼》这部电影也看过。纳西姆·塔勒的《黑天鹅》我虽然没有读过,但他的《反脆弱》我读过两遍,其中的杠铃策略正是在讲要避免诱惑。
我给了DeepSeek提示语,DeepSeek反过来用它的答案也给了我提示语,让我把散落在大脑深处处于淡忘边缘的东西重新捡拾了起来。

/// 写在最后 ///
DeepSeek的出现是件好事,我期待它越来越稳定、越来越好用,帮我提升效率和生产力。
但我也有自信,它终归无法替代我。

希望它也可以成为你的选书搭子、阅读理解搭子、案例联想搭子。

工具,让生活更美好。
6843人阅读
30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0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0
正在加载,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