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叶嘉莹# 2005年左右,我开始阅读阅读叶嘉莹。
第一次阅读他的说诗系列,实在南昌。还在读书的时候,在人民广场新华书店买了两本,原价,没敢多买。从这时开始,我对诗歌的理解启程了。忽然间,茅塞顿开。特别是叶先生说阮籍诗,和陶渊明诗,深得我心。受用无穷,兴发感动,旁征博引。人,事,史,相互勾连。让人读一拍案。
后来,工作了,乡镇学校,远离城市,那时,网购还没太流行开来,我就到比较近一些的六安市新华书店转,看到有几本叶氏的书。赶忙买回来,那时,河北教育出版社的书已经看不到了,所以,我手里叶老师的书,都是中华书局的版本,很大气。论词的书质量很棒,就是纸张比较薄,轻轻的,白白的,读的时候,生怕手指印痕留在书页上,小心翼翼。其乐无穷。论词的作品,从源流到个人作品。都一一印在脑海里,特别是辛弃疾的人和词。
后来同事经常网购,就开始让朋友帮我买,也顾不上问价钱。买来,看了再说,如饥似渴。叶老师的第一套说诗论词的书总算买全了。看完了,不尽兴,于是,周边的书籍,也开始买来读。比如出版比较久远的《灵溪词说》,当时想买的时候,一本已经在三百元左右了,买。毫不犹豫。过不多久,该书新版印行,买。研究叶氏的论文作品书籍,也照单全收。和她相关的名人传也没来读,其实,也只是因为里面收录有叶老师的一些信息和个别几张照片而已。后来,又有新版出来,一套诗,一套词,索性都买来,两大纸盒,放在家里的书柜里。这样看一套,藏一套,心里算是安宁了起来。
读叶老师的书,不仅是为了学知识,叶老师的讲论诗词的书籍里,语言里,往往褒扬着对中华古典文化的信念。这信念,说具体一点,可能就是我们古人常说的“诗教”传统吧。诗歌里往往蕴含着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温良恭俭、家国情怀,一字一句,往大了说,往往都关乎着传统文化的兴继灭绝的精神,温柔敦厚的品质。往小了说,大多也都渗透着我们现代人做人行事需要学习的勇气,隐忍,坚毅的风范。
诗歌的兴发感动的力量,含蓄深沉的感染力量,也只有去阅读,才能体会的更深,更真切。作为老师,虽然才疏学浅,但无需妄自菲薄,我们正好有这个责任,将叶先生的使命和责任担在肩上,将任重道远之事,践行于教学日常。一一实践,才不枉叶老师对中国诗词所做的普及工作!
学会读诗,学会做人。真的很有必要。
叶老师千古!
第一次阅读他的说诗系列,实在南昌。还在读书的时候,在人民广场新华书店买了两本,原价,没敢多买。从这时开始,我对诗歌的理解启程了。忽然间,茅塞顿开。特别是叶先生说阮籍诗,和陶渊明诗,深得我心。受用无穷,兴发感动,旁征博引。人,事,史,相互勾连。让人读一拍案。
后来,工作了,乡镇学校,远离城市,那时,网购还没太流行开来,我就到比较近一些的六安市新华书店转,看到有几本叶氏的书。赶忙买回来,那时,河北教育出版社的书已经看不到了,所以,我手里叶老师的书,都是中华书局的版本,很大气。论词的书质量很棒,就是纸张比较薄,轻轻的,白白的,读的时候,生怕手指印痕留在书页上,小心翼翼。其乐无穷。论词的作品,从源流到个人作品。都一一印在脑海里,特别是辛弃疾的人和词。
后来同事经常网购,就开始让朋友帮我买,也顾不上问价钱。买来,看了再说,如饥似渴。叶老师的第一套说诗论词的书总算买全了。看完了,不尽兴,于是,周边的书籍,也开始买来读。比如出版比较久远的《灵溪词说》,当时想买的时候,一本已经在三百元左右了,买。毫不犹豫。过不多久,该书新版印行,买。研究叶氏的论文作品书籍,也照单全收。和她相关的名人传也没来读,其实,也只是因为里面收录有叶老师的一些信息和个别几张照片而已。后来,又有新版出来,一套诗,一套词,索性都买来,两大纸盒,放在家里的书柜里。这样看一套,藏一套,心里算是安宁了起来。
读叶老师的书,不仅是为了学知识,叶老师的讲论诗词的书籍里,语言里,往往褒扬着对中华古典文化的信念。这信念,说具体一点,可能就是我们古人常说的“诗教”传统吧。诗歌里往往蕴含着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温良恭俭、家国情怀,一字一句,往大了说,往往都关乎着传统文化的兴继灭绝的精神,温柔敦厚的品质。往小了说,大多也都渗透着我们现代人做人行事需要学习的勇气,隐忍,坚毅的风范。
诗歌的兴发感动的力量,含蓄深沉的感染力量,也只有去阅读,才能体会的更深,更真切。作为老师,虽然才疏学浅,但无需妄自菲薄,我们正好有这个责任,将叶先生的使命和责任担在肩上,将任重道远之事,践行于教学日常。一一实践,才不枉叶老师对中国诗词所做的普及工作!
学会读诗,学会做人。真的很有必要。
叶老师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