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书的意义# 前几天在哈尔滨忙学校的事,忙完便去书城找我姨,她在那做了二十多年的杂志批发。她对我说现在的生意不好做。“前些年每个地区的书店要一次货就是一包,现在要好长时间才能凑出一包。时代变了,没有多少人看杂志了”。我坐下来听她说着过去和现在,心中若有所思。
是啊,现在没有多少人看杂志了。
想起我小学时,课间听同学说自己在书店订《意林少年版》,并跟其他人谈论着在杂志里看到的新的知识,那是在课本里不曾见过的。那时候的我对于杂志这个概念很模糊,而且自己也没看过多少书,因此不怎么感兴趣。
初中时的我开始喜欢上杂志。自从语文老师在课上用一篇《我与地坛》把我讲哭开始,我便喜欢上了语文,最明显的就是体现在阅读上。老师说课后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去看《读者》、《意林》等文摘类的杂志。放了学便去书店翻看,从此喜欢上了看杂志,以至于每周都要去书店转一圈,去看是否有新刊到货。直到初中毕业,我对杂志都有着一种疯狂的热爱。
后来上了高中,因为学业繁重,已经没有多少时间看杂志了,对杂志的喜爱也在慢慢变淡,即使在上大学和工作后有许多空闲时间,也不愿去看了。但是对书的喜爱依旧没变,泡书店是常态。有一次去书店,看见售货员正把最新一期的《读者》放在书架上,我便拿了一本翻看。看了几页,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在心里。别扭、难受一类的词浮现在脑海,令我不知所措。我把那本杂志放了回去,心中五味杂陈。
时隔多年再次拿起曾经在心中奉为珍宝的《读者》,为何我连一篇都看不下去了?也许是社会变了,也许是我变了。我在那个小灵通和智能手机相互交替的年代里成长,见证了智能手机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见证了信息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也见证了儿时生活里的东西被时代所淘汰掉,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随之淘汰掉的,是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报刊亭,是候车室里拿着报纸杂志阅读的人们,是那些做着做着就停刊的杂志,是我再也回不去的,那个充满书香气的少年时代。那个年代的杂志,是能真正看到人心里去的,而它已经随着那个时代一同远去了。
坐在我姨的店里,看着货架上各种各样的杂志,心中只有无限的唏嘘,和对那个时代的怀念。
114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