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十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支前概况系列之三
十年对越自卫还击和坚守防御作战的伟大胜利,是党ZY、中央JW、国务院正确决策和指挥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当然也是云南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全力支前的结果。
这场边境战争,在新中国所有边境斗争中是最特殊的,受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条件的约束,作战具有长期性、突然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不仅给JS行动提出较高要求,也对支前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战场JS行动服从于外交战略的需要,经常出现时打时停、说打就打,说停就停的情况,支前很难有充裕的动员时间。
云南地处边疆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战场所在的文山和红河两州,经济基础薄弱,在动员财力、物力,兼顾支前和经济建设存在不少难题。
战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对支前保障的依赖性较大。战场在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丛林地区,地势险峻,坡陡谷深,河流湍急,气候恶劣。老山战区,盘龙江河谷与老山主峰比高900-1300米,662.6高地、八里河东山等阵地地处山脊,顶部狭窄,宽度约30-60米,局部不足取10米,两面坡度近40度,有的地段达70度。复杂地形被茂盛的植被覆盖,极难通行。气候多变,昼夜温差达15-20度。在这种环境下,各种物资,基本都是靠人背马驮,保障代价极大。
前沿阵地一名战士一天所需的作战和生活物资,需要2.5个民工保障。运送一名伤员,需要8-10人,运送时速仅100-200米,特殊地段直线距离100米,需要花四五个小时。
作战时间长,参战部队批次多,支前面临面广、线长、头绪纷杂的特点。
就是面对这样的一场战争,云南各族人民经受住了长期边境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和困难,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以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有力支援前线,为十年作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十年间,全省组织直接参战支前人员25万人,有205名优秀儿女英勇献身。
为确保前线将士吃得好,用得上,住得下,打得响。全省商业、物资、供销、粮食和军工各条战线上的广大职工,千方百计组织生产,调运物资,充实库存。保障前线部队每天每人肉食供应2两以上,为确保蔬菜供应,调运蔬菜3.33亿公斤,其它各类食品5800余吨,调运中西药品、医疗器械600个品种2000余吨。
做好战勤服务工作,是支前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广大交通、邮电、气象、医疗卫生的干部职工,十年如一日,积极为部队提供优质服务。仅抢修麻栗坡县交趾城到猛硐河口一段11.8公里的路段,就有21名工人献出生命。长期为部队提供气象服务的400名气象工作者,在80个站点,向部队及时提供气象保障。卫生防疫系统,抽调2064名医务技术骨干和大批医疗器械直接担负作战部队伤员救治和防疫工作,救治伤员5778人,确保战区十年未发生传染病流行。
十年对越自卫还击和坚守防御作战的伟大胜利,是党ZY、中央JW、国务院正确决策和指挥的结果;是全国人民大力支持的结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结果;当然也是云南各族人民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全力支前的结果。
这场边境战争,在新中国所有边境斗争中是最特殊的,受政治、外交、军事、经济等条件的约束,作战具有长期性、突然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不仅给JS行动提出较高要求,也对支前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战场JS行动服从于外交战略的需要,经常出现时打时停、说打就打,说停就停的情况,支前很难有充裕的动员时间。
云南地处边疆多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尤其是战场所在的文山和红河两州,经济基础薄弱,在动员财力、物力,兼顾支前和经济建设存在不少难题。
战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对支前保障的依赖性较大。战场在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丛林地区,地势险峻,坡陡谷深,河流湍急,气候恶劣。老山战区,盘龙江河谷与老山主峰比高900-1300米,662.6高地、八里河东山等阵地地处山脊,顶部狭窄,宽度约30-60米,局部不足取10米,两面坡度近40度,有的地段达70度。复杂地形被茂盛的植被覆盖,极难通行。气候多变,昼夜温差达15-20度。在这种环境下,各种物资,基本都是靠人背马驮,保障代价极大。
前沿阵地一名战士一天所需的作战和生活物资,需要2.5个民工保障。运送一名伤员,需要8-10人,运送时速仅100-200米,特殊地段直线距离100米,需要花四五个小时。
作战时间长,参战部队批次多,支前面临面广、线长、头绪纷杂的特点。
就是面对这样的一场战争,云南各族人民经受住了长期边境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和困难,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以极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有力支援前线,为十年作战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十年间,全省组织直接参战支前人员25万人,有205名优秀儿女英勇献身。
为确保前线将士吃得好,用得上,住得下,打得响。全省商业、物资、供销、粮食和军工各条战线上的广大职工,千方百计组织生产,调运物资,充实库存。保障前线部队每天每人肉食供应2两以上,为确保蔬菜供应,调运蔬菜3.33亿公斤,其它各类食品5800余吨,调运中西药品、医疗器械600个品种2000余吨。
做好战勤服务工作,是支前保障的一个重要方面。广大交通、邮电、气象、医疗卫生的干部职工,十年如一日,积极为部队提供优质服务。仅抢修麻栗坡县交趾城到猛硐河口一段11.8公里的路段,就有21名工人献出生命。长期为部队提供气象服务的400名气象工作者,在80个站点,向部队及时提供气象保障。卫生防疫系统,抽调2064名医务技术骨干和大批医疗器械直接担负作战部队伤员救治和防疫工作,救治伤员5778人,确保战区十年未发生传染病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