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天的随手读# 读《论语》心得二:
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之久,晚年的时候回到故国鲁国继续开坛讲学,年老的孔子更显凄凉,儿子孔鲤先他而去,接着最爱的弟子颜回也撒手人寰,子路也落了个惨死,让他饱尝白发送黑发人的锥心之痛。没过几年,73岁的孔子也离开人世,走完他神奇的一生,以子贡为首的众弟子怀着对老师深深的怀念,自发为老师守丧三年,在古代,只有父母去世,尊孝道,儿子要为父母守孝3年,为老师守丧的并未先例,子贡、曾子等弟子以儿子的身份为孔子守孝,只是没穿孝服,他们在老师墓前搭一个简易的茅庐,睡草席枕土疙瘩制成的枕头,在周边种上夫子生前最爱的松柏(到现在孔林孔庙都保存着参天的古松柏)。
孔子去世时很多弟子都是跟在他身边几十年的,可想而知,每个弟子几乎都是成年男子,基本都是有家室的,尤其是子贡,更是拥有他富甲一方的商业帝国,有很多人还是当时比较有名望的官员,他们抛家舍业,为老师守孝。三年时间不算短,大家也总是要做点什么,有人提议每个人把老师生前说和自己说什么或者听到老师对他人说了什么都记下来,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家每天记一点再汇总,删去重复部分,再做分类,《论语》初具雏形,再经后世孔门弟子增加整理,最终成《论语》二十篇:学而第一、为政第二、八佾第三、里仁第四、公冶长第五、雍也第六、述而第七、泰伯第八、子罕第九、乡党第十、先进第十一、颜渊第十二、子路第十三、宪问第十四、卫灵公第十五、季氏第十六、阳货第十七、微子第十八、子张第十九、尧曰第二十。
我们在《论语》中见到大部分的子曰指的是孔子说,也有的是孔子曰,也有曾子曰,有子曰,这应该就是后人整理时为了做区分使用的尊称。说子曰的基本上是孔子的弟子,直接称呼老师说,如果说孔子曰,也有可能是曾子的弟子,也有可能子思的弟子,因为他们不能再称呼孔子为老师,,孔子已经是师尊了,这是大不敬。因此只能用孔子曰,以此类推。
358人阅读
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9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0
正在加载,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