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后藏书归何处# 从坐拥书城到孔网卖书
前几天清理书柜,翻到自己年轻时候参加本埠晚报关于梦想主题征文写的一篇小稿,题目叫《坐拥书城》。不知道是因为这个梦想很正能量,还是因为编辑错爱,这篇小稿居然还获了奖。如果没有5次搬家,我的藏书应该有个2000多册,虽然离坐拥书城的境界还很遥远,但对普通人家,也不算少了。
一晃30多年过去,藏书的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在减少,自己正与当初坐拥书城的梦想渐行渐远——
如果说曾经每买一本书都是在为构筑书城添砖加瓦,那么而今目下,我正在孔网绞尽脑汁卖自己的藏书,相当于在一块一块撬书城的墙角。
老之将至,对个人而言,藏书最好的出处是留给孩子。可是这个在我们家已经没有可行性。一个是因为孩子落户在千里之外工作,还有一个是因为孩子对我的藏书并不感兴趣。我的藏书孩子小时候还是很喜欢阅读的,而现在已经对她没有什么吸引力了。她见过的世界我无法企及,我们阅读的方向自然不再是同一个方向。这点从图一图二是我的藏书,图三图四是她落在家里的一些书,二者之别就可管中窥豹。
当留给孩子这条路走不通后,再有就是捐给某地或去充实某处的小阅览室。但这个是需要有大爱有很高思想境界的人做的,我很仰慕这样的人,可是我自己做不到。
我自己能够做到的就是在孔夫子摆个小摊,目送自己多年来买的淘的书,一一流向需要的书友手中。这固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也不是最坏的选择。缘聚缘散本就是人世间的常态,我们与书的缘分也是一样,那就是:聚散两依依。
前几天清理书柜,翻到自己年轻时候参加本埠晚报关于梦想主题征文写的一篇小稿,题目叫《坐拥书城》。不知道是因为这个梦想很正能量,还是因为编辑错爱,这篇小稿居然还获了奖。如果没有5次搬家,我的藏书应该有个2000多册,虽然离坐拥书城的境界还很遥远,但对普通人家,也不算少了。
一晃30多年过去,藏书的数量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在减少,自己正与当初坐拥书城的梦想渐行渐远——
如果说曾经每买一本书都是在为构筑书城添砖加瓦,那么而今目下,我正在孔网绞尽脑汁卖自己的藏书,相当于在一块一块撬书城的墙角。
老之将至,对个人而言,藏书最好的出处是留给孩子。可是这个在我们家已经没有可行性。一个是因为孩子落户在千里之外工作,还有一个是因为孩子对我的藏书并不感兴趣。我的藏书孩子小时候还是很喜欢阅读的,而现在已经对她没有什么吸引力了。她见过的世界我无法企及,我们阅读的方向自然不再是同一个方向。这点从图一图二是我的藏书,图三图四是她落在家里的一些书,二者之别就可管中窥豹。
当留给孩子这条路走不通后,再有就是捐给某地或去充实某处的小阅览室。但这个是需要有大爱有很高思想境界的人做的,我很仰慕这样的人,可是我自己做不到。
我自己能够做到的就是在孔夫子摆个小摊,目送自己多年来买的淘的书,一一流向需要的书友手中。这固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也不是最坏的选择。缘聚缘散本就是人世间的常态,我们与书的缘分也是一样,那就是:聚散两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