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越米轨铁路之三(下)
滇越铁路对云南城市化进程所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所在的城市——开远,就被誉为火车拉来的城市,虽然历经百年风雨,铁路相关的古迹依然可见。滇越铁路沿线各个城市的发展,都与铁路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河口、蒙自、开远、昆明。以昆明为例,滇越铁路促进城市发展,许多街道扩展为可以供汽车通行的道路,如武城路、正义路、护国路等等,其中因为通电,成了灯火通明的闹市,如金碧路、东寺街等等,一批法式风格的楼宇、民居、建筑拔地而起。《云南经济史文集》记载,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末,昆明有东洋车1250辆、人力车行15家;自行车1111辆,租车行68家;汽车50辆;电影院10家;医院10余家;公园10余座;电话50部;电灯15000盏;已经可以喝上自来水。市面上也逐渐流行起崇洋的风尚,进西餐厅、咖啡厅、红酒吧成为时尚,会穿西服、喝红酒、抽香烟、用舶来品成为值得骄傲的事。
滇越铁路跨越哈尼、彝、回、傣、苗、瑶等12个民族聚居区和汉族生息地,可以称为一条民族和谐共济的团结之路。随着相互之间交流的便捷,增强了对国家的认同感,蔡锷、唐继尧领导的反对帝制、维护共和的护国运动,之所以能率先在云南发动并取得成功,与滇越铁路带给云南各民族民主共和、民族和谐、国家认同的思想密不可分。
滇越铁路使云南开放格局大为改观,极大促进云南对外开放的历史步伐。滇越铁路修筑期间,建设工人高达30万人,其中从广西、广东、贵州、四川、河北、天津、浙江、福建等省招募了大量民工,同时,从法国、意大利、希腊、比利时、葡萄牙、瑞士、西班牙、越南来的承包商、监工、技术人员、财会人员、医生、护士也数量众多。这些都为云南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和思想,为云南对外开放种下文化基因。
从铁路开通到抗战初期,多国在云南设立领事馆或办事机构,如法、英、意、希、德、美、日等国,这些都极大增加了云南与世界联结的便利。
铁路带来了云南的经济繁荣,《续云南通志长篇卷七十三》记载:清宣统年间,滇越铁路筑成,以丛山僻远之省,一变而为国际交通路线,匪但两粤、江、浙各省之物品,由香港而海防,海防而昆明,数程可达,即欧美之舶来品,无不纷至沓来,炫耀夺目,陈列市津矣。今天在昆明南屏步行街两侧矗立的旧式大楼,就是原来昆明银行业繁荣兴旺的一个展示,如今,依然傲然屹立,并续写着云南经济发展的篇章。
铁路带来了云南交通观念的改观。火车的隆隆巨响,震撼了云南人,惊醒了云南人,改变了云南人。云南人意识到现代交通对开发云南、建设云南的重要性。一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随之而来,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莫过于“个碧石铁路”。这是由个旧的一批工商业主倡议自主集资、修建的一条铁路。时任云南都督的蔡锷将军给予支持,并郑重批令:临、蒙、个、屏等处铁路关系本极重大,该绅商等倡议筹款修筑,足见关心桑梓,注意交通深切……均准照办。1912年,着手线路勘测,1913年,组建个碧石铁路股份有限公司,1915年,个碧段开工。1918年,鸡街——建水段开工,1919年,设立个碧石铁路银行,下设建水、蒙自、昆明、香港分行;1928年,鸡街——建水段通车。1929年,建水——石屏段开工,1936年,全线通车。随后云南历届政府,都把发展交通作为重要工作目标,使云南交通得到极大发展。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推进,云南路网的重要性再次得以彰显,又一次承担起枢纽站的重担。
下一篇:抗战时期的滇越铁路
回顾请看:https://t.kongfz.com/detail/36053688
https://t.kongfz.com/detail/36014214
143人阅读
5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5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0
正在加载,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