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你的藏书专题# 那些关于吃的书
个人一直认为,当一枚吃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吃货应该是有段位之别的。我试着大致分一下。
初段:只知道吃。俗称饭桶。
二段:不仅知道吃,还知道去哪个地方吃。
三段:知道吃。知道去哪里吃。还会自己做来吃。
四段:达到三段水平之后,吃完了还可以讲几句关于吃的掌故和烹饪之道。
五段:解锁了四段的所有技能,还可以诌几句关于吃的诗,或者写一点吃后感。
当然还可以细分下去。
我这样分,没有什么太多逻辑性科学性,只是凭感觉这么大致归归类。如果有杠精不服,欢迎来怼。
给吃货分段位不是本文的目的,目的是借吃货之名,谈一谈读过的那些关于吃的书。
喜欢读关于吃的书,源于一个史上最狠的吃货——金圣叹。他在临时之前留下的最后的话竟然是关于吃的: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一个人上路之前,放不下的居然是吃食,可见吃的魅力对吃货有多大。及至读了苏州大吃货陆文夫的《美食家》——最后一道汤不放盐——便彻底沦陷了,从此看到谈吃的书,都要拿来读读,包括菜谱。
这本《吃的艺术》应该是最早收入囊中的关于吃的书。海峡对岸出版的,大概在80年代中期,在一家古籍书店淘得。虽是繁体字,虽是竖版,但毫不违和,读得津津有味。也记住了作者的名字:刘枋。许多年以后才知道是位女作家。
早年还买过一本《考吃》。一一考证日常食物和调味品的发轫、流变,笔记体,文笔虽一般,但在文献层面还是让人长知识的。
读《随园食单》受教颇多。袁枚这个老饕从用料到火候,从搭配到器具,都跟你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如上菜的顺序,他这样说:盐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这份讲究今天算是不多见了。
若论文笔厚实有趣,还是要读读唐鲁孙这套谈吃的系列。老先生见也多,识(食)也多,吃的是天南地北,说的是饮食文化。
至于逯耀东的《肚大能容》《寒夜客来》,写饮食文化就更自觉了,老先生追索饮食渊源,文字间充满才情。读他的书有点像吃货对筷子的感情——拿得起,放不下。
既说吃,当然少不得川菜。车辐的《川菜杂谈》论古,石光华的《我的川菜生活》谈今,是读懂川菜的入门级“教科书”。让人大感意外的是,有位叫邓扶霞(中文名)的英国女子,也洋洋洒洒写了一本关于川菜的著作,书名就叫《川菜》。书图文并茂,装帧也精致,当然书价也很高大上——168元。
说来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比我族更会吃,可以想当然,也没有哪个民族比我族写关于吃的书更多,然而,随着科技和狠活的到来,似乎也没有哪个民族像我族这般对吃怀有一种深深的担忧:真不希望有一天,书架上摆放的是《预制菜的前世今生》、《我的预制菜生活》之类的书……
个人一直认为,当一枚吃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吃货应该是有段位之别的。我试着大致分一下。
初段:只知道吃。俗称饭桶。
二段:不仅知道吃,还知道去哪个地方吃。
三段:知道吃。知道去哪里吃。还会自己做来吃。
四段:达到三段水平之后,吃完了还可以讲几句关于吃的掌故和烹饪之道。
五段:解锁了四段的所有技能,还可以诌几句关于吃的诗,或者写一点吃后感。
当然还可以细分下去。
我这样分,没有什么太多逻辑性科学性,只是凭感觉这么大致归归类。如果有杠精不服,欢迎来怼。
给吃货分段位不是本文的目的,目的是借吃货之名,谈一谈读过的那些关于吃的书。
喜欢读关于吃的书,源于一个史上最狠的吃货——金圣叹。他在临时之前留下的最后的话竟然是关于吃的:豆腐干与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一个人上路之前,放不下的居然是吃食,可见吃的魅力对吃货有多大。及至读了苏州大吃货陆文夫的《美食家》——最后一道汤不放盐——便彻底沦陷了,从此看到谈吃的书,都要拿来读读,包括菜谱。
这本《吃的艺术》应该是最早收入囊中的关于吃的书。海峡对岸出版的,大概在80年代中期,在一家古籍书店淘得。虽是繁体字,虽是竖版,但毫不违和,读得津津有味。也记住了作者的名字:刘枋。许多年以后才知道是位女作家。
早年还买过一本《考吃》。一一考证日常食物和调味品的发轫、流变,笔记体,文笔虽一般,但在文献层面还是让人长知识的。
读《随园食单》受教颇多。袁枚这个老饕从用料到火候,从搭配到器具,都跟你安排的明明白白的。如上菜的顺序,他这样说:盐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这份讲究今天算是不多见了。
若论文笔厚实有趣,还是要读读唐鲁孙这套谈吃的系列。老先生见也多,识(食)也多,吃的是天南地北,说的是饮食文化。
至于逯耀东的《肚大能容》《寒夜客来》,写饮食文化就更自觉了,老先生追索饮食渊源,文字间充满才情。读他的书有点像吃货对筷子的感情——拿得起,放不下。
既说吃,当然少不得川菜。车辐的《川菜杂谈》论古,石光华的《我的川菜生活》谈今,是读懂川菜的入门级“教科书”。让人大感意外的是,有位叫邓扶霞(中文名)的英国女子,也洋洋洒洒写了一本关于川菜的著作,书名就叫《川菜》。书图文并茂,装帧也精致,当然书价也很高大上——168元。
说来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比我族更会吃,可以想当然,也没有哪个民族比我族写关于吃的书更多,然而,随着科技和狠活的到来,似乎也没有哪个民族像我族这般对吃怀有一种深深的担忧:真不希望有一天,书架上摆放的是《预制菜的前世今生》、《我的预制菜生活》之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