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书小记# 韩一僧《觉在当下》.序

没有一个人是为了追求痛苦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
大家都在追求幸福,但是又常常不能收获幸福;追求成功,但又不能常常获得成功。
面对这种生命的普遍现象,古代的先哲们为我们开发了许多极为智慧的方法,无论儒、释、道,还是西方的许多宗教都在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上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但是,今天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比古代复杂得多、速度快得多、诱惑强大得多的世界,我们需要更大的智慧、更简便的方法和更博大的胸怀去面对。
而我们却以太多的聪明代替了智慧,以一时的痛快代替了长久的幸福。
我们处在一个不断奋斗、勇猛追求的状态里,目的只是为了逃开焦虑和孤独。
然而事情的结果却和我们的目标恰恰相反。我们拥有的物质越多,失去的安全感也越多,心灵变得更加不安定,幸福也离自己更远。
这样,我们便清楚地看到一个现实——大家都在努力地追求着不幸!
其实我们真的很愚蠢!
因为我们总是在经历着失败!因为我们总是生活在焦虑之中!
因为我们天天逃避孤独却永远孤独!
因为我们总是为没有意义的价值观奋斗!因为我们总是在愤怒中消耗自己!
因为我们在懦弱中不敢放弃自己的私欲!
所以,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要有勇气!有勇气面对自己的懦弱和愚
蠢!在每一个当下反省、觉知。
这才是生发智慧的第一步。
所有的人,都无一例外地不断被懦弱和愚蠢所包围着,伟大的智者与普通人唯一的区别是他们有勇气面对和承认。敢于面对真相,是他们与常人最不相同之处,因此他们才有机会让自己发生改变,才有机会让自己拥有常人没有的智慧和力量。
我们凡人却总是不敢面对自己内心的虚弱和无知。我们假装自己很强大,假装自己无所不能。在貌似强大的表象下面,却藏着痛苦的内心。
所以,现在的我们最需要的是勇气!是承认自己无知的勇气。当我们开始承认自己的无知,便有可能觉知到生命的真意了。
那么,什么才是真实的意义呢?从哪里去找?用思维去探究?还是用脚步去寻找?许多人为此痛苦不已、兴奋不已,但最终的结论却依然是虚幻。
其实,从历史或者遥远的空间找到的往往只是参照物,而非价值本身,更不是幸福。所以,要想拥有意义,只有从当下才可以找到。
当下的觉知才是慧命之关键,便是止、定、静、安、虑、得的功夫。
从心魔的层层障碍中穿越过去,从偏见和执着的情绪中洞见光明,了知当下、进入当下、融入当下、拥有当下,才是探寻价值、获得意义的开始。
所以修行必须入世,必须主动地接受每一刻的快乐和痛苦,积极地迎接每一个光明与黑暗,喜悦地接纳每一次死亡与再生。
修行必须遵循一定的次第,否则不能最终成就。而每一个阶段都离不开我们的身心和我们真正经历的世界。
修行中的禅那心法,更是要有世间生命作为资粮,作为参照,作为觉体的。我们厌恶这个人世,因而产生出离心,当然很好。但是,必须明白的是:出离的应该是我们的烦恼分别,而非人类世界。
这个世界本无好坏,她只是在那里真实地存在着,我们因为自己愚痴而生出无限烦恼,却要抱怨整个世界,这是何等的不讲理呀!
所以,人们往往是在愚痴地蛮恨着。
智者不是这样。他们最爱的是自己已然拥有和正在拥有的一切,不加分辨,全部接受。
因为他们知道,生命的全部经历正是自己的全部财富。抛弃生命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在抛弃自己的价值。每一个舍弃之心的生起,都是一次生命意义的缺失。
所以,自古圣贤多磨难,自古圣贤爱磨难,自古圣贤成于磨难。因为他们从来都是在世间修行。
今天的时代给我们带来的是过去时代数百倍的丰富经历,速度和空间让我们有了反观映照自我的强大资源。心念的起伏、因果的展现远远超越了过去。真正在这个世界、这个时代深入修行,快乐而勇敢地去迎接一切,应该是过去数百年的功效,我们怎能不珍惜呢?
这个时代的当下,使我们的生命有了从未有过的浓度。只要我们足够勇敢,时时反观,必能超越自性烦恼,成就一生。
所以,修行重在勇于反省,反省才有当下,有当下才能超越痛苦、永断轮回。

2014年5月3日
106人阅读
6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6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0
正在加载,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