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对故乡的爱之深沉莫过于把它变为故事,经久流传,在故事里的故乡的人永远鲜活着。所以有了《百年孤独》。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则是另一部百年孤独,一部关于鄂温克族人的百年沧桑与孤独。刘亮程曾建议青少年如果要读书,必须至少要读一部长篇小说,有记载着几代人的兴衰的。2023年最爱的三本书《在轮下》《悉达多》(这两本有介绍过)《额尔古纳河右岸》。我推荐大家也读一读这本《额尔古纳河右岸》。
读完《额尔古纳河右岸》我推荐朋友读时是这样的体会,我告诉她,好久好久没读到如此震撼心灵的好书了,故事像一部史诗,厚重而又辉煌,可是也像一汪清泉,清澈而洁净,美好而纯粹。
百年的故事,自然都是围绕着人的,大人小孩老人妇女,祖祖辈辈,百年之中有的是生生死死,鄂温克人面对生的喜悦和面对死亡的平静与坦然,还有他们面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不通汉语的鄂温克人用一生践行着老子的《道德经》。
在迟子建眼中,漠河故乡大地是被神话式的光芒笼罩着的,她记忆中的茂林草香,飞禽走兽、小道坟茔等,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木都极具生命和灵性。
原来从小就一直错怪了我的羊,小时候在农村的小孩人手基本上都有两三只羊,每天一放学漫山遍野都会出现成群的白色,每次放羊,淘气的它们从不在一处久呆,挑肥拣瘦的吃上几口就跑了,为此没少挨我揍,今日读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她描写驯鹿吃草:“它们吃东西很爱惜,它们从草地走过,是一边行走一边轻轻啃着青草的,所以那草地总是毫发未损的样子,该绿还是绿的”。我特别喜欢这一段,可见,我错怪了我的羊,今日算是给早已化为盘中餐的羊们平个反了。大自然的万物总有它遵循的规律,动物都知道不糟蹋自己的粮食,不能一口气吃完,得留着它继续成长,为着它们的下一代得以繁衍,看起来这是多么简单的一个道理啊!
一说到东北就会对东北的跳大神充满好奇,迟子建笔下的“萨满”在游猎人心中就像是神一般的存在,他们似乎有一种非常神秘的通灵能力,替族人主持婚礼、葬礼、降生礼,他们似乎无所不能,可以让人伤口消失,也可以起死回生,但似乎也难掌控生与死,比如妮浩萨满,她要救活一个人自己的孩子就必须死去一个,即便她知道这样的结果,还是忍痛穿上神衣,又比如尼都萨满,兄弟俩同时爱上一个女子,最后只能射箭比输赢,最后神箭手的他输给了弟弟,成就了弟弟的美满婚姻,他则穿上女人的衣服成为“萨满”,他们心中个个都有“大爱”。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迟子建以稳健、优雅、诗意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美艳而意蕴深长、满怀哀愁又温暖人心的人物形象,多少次,我眼里饱含泪水,他们或粗矿、或宽厚、或细腻、或温柔、或纯朴、或善良、或愚昧、小气,但都具有一种天籁般的原始美,他们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随遇而安,更是一种对独特的鄂温克族文化的守望。
早年读迟子建的《群山之巅》让我对苍茫北国充满了神往,时隔多年再次读她的作品,作品不一样,人生境遇也不同,阅读的同时也多了些悲悯之感。我们每个人只要活的够久看到最多的莫过于死亡了,书中几乎隔两页就会有死亡,但是并不恐怖,因为人们心中有信仰,而如今的我们呢?
读完《额尔古纳河右岸》我推荐朋友读时是这样的体会,我告诉她,好久好久没读到如此震撼心灵的好书了,故事像一部史诗,厚重而又辉煌,可是也像一汪清泉,清澈而洁净,美好而纯粹。
百年的故事,自然都是围绕着人的,大人小孩老人妇女,祖祖辈辈,百年之中有的是生生死死,鄂温克人面对生的喜悦和面对死亡的平静与坦然,还有他们面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不通汉语的鄂温克人用一生践行着老子的《道德经》。
在迟子建眼中,漠河故乡大地是被神话式的光芒笼罩着的,她记忆中的茂林草香,飞禽走兽、小道坟茔等,哪怕是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木都极具生命和灵性。
原来从小就一直错怪了我的羊,小时候在农村的小孩人手基本上都有两三只羊,每天一放学漫山遍野都会出现成群的白色,每次放羊,淘气的它们从不在一处久呆,挑肥拣瘦的吃上几口就跑了,为此没少挨我揍,今日读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中她描写驯鹿吃草:“它们吃东西很爱惜,它们从草地走过,是一边行走一边轻轻啃着青草的,所以那草地总是毫发未损的样子,该绿还是绿的”。我特别喜欢这一段,可见,我错怪了我的羊,今日算是给早已化为盘中餐的羊们平个反了。大自然的万物总有它遵循的规律,动物都知道不糟蹋自己的粮食,不能一口气吃完,得留着它继续成长,为着它们的下一代得以繁衍,看起来这是多么简单的一个道理啊!
一说到东北就会对东北的跳大神充满好奇,迟子建笔下的“萨满”在游猎人心中就像是神一般的存在,他们似乎有一种非常神秘的通灵能力,替族人主持婚礼、葬礼、降生礼,他们似乎无所不能,可以让人伤口消失,也可以起死回生,但似乎也难掌控生与死,比如妮浩萨满,她要救活一个人自己的孩子就必须死去一个,即便她知道这样的结果,还是忍痛穿上神衣,又比如尼都萨满,兄弟俩同时爱上一个女子,最后只能射箭比输赢,最后神箭手的他输给了弟弟,成就了弟弟的美满婚姻,他则穿上女人的衣服成为“萨满”,他们心中个个都有“大爱”。
在《额尔古纳河右岸》中,迟子建以稳健、优雅、诗意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美艳而意蕴深长、满怀哀愁又温暖人心的人物形象,多少次,我眼里饱含泪水,他们或粗矿、或宽厚、或细腻、或温柔、或纯朴、或善良、或愚昧、小气,但都具有一种天籁般的原始美,他们尊重生命、敬畏自然、坚持信仰、随遇而安,更是一种对独特的鄂温克族文化的守望。
早年读迟子建的《群山之巅》让我对苍茫北国充满了神往,时隔多年再次读她的作品,作品不一样,人生境遇也不同,阅读的同时也多了些悲悯之感。我们每个人只要活的够久看到最多的莫过于死亡了,书中几乎隔两页就会有死亡,但是并不恐怖,因为人们心中有信仰,而如今的我们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