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自己的旧书# 曾经有很多人认为我一定看过很多书。其实收来的书,100/99的我都不看。我这种人看的书多了,思维反而不灵光,就算整理自己的旧书,我都不会去看这本书具体的内容。一半本也就是看看目录。我整理书不过是为了整理买家的心理。我这个人可能第六感比较强。我收的很多品种,在同行看来都是不能理解的,因为很多人只知道馍馍是饭,不知道把葡萄干,苹果片,梨片,桃子片,枣和江米,红小豆,黑米,麦仁,地瓜片混在一起蒸熟吃更是饭。我把它叫做“君子小仁都欠夹”。其实我做过很多种别人想都不敢想的饭,每吃一种饭都是读懂一种别人读不懂的人生,人活一世,不吃一千种饭,难懂酸甜苦辣皆是财路,皆是福气,皆是世事,人心。敢舍才有得,能得者,都是敢舍者。在当今之多原化的时代,人的思维越来越多元化的时候,什么货都有人要,就看你卖书的环境,遇上的是什么样的买家,而你能不能截住买主的思维,我经常对同行说,有时候挑一堆书,不如挑一张纸有成就感。,这张纸有时候只是很多人根本不认为是好东西的东西。这张纸在一批人眼中不是好货,在另一批人眼里确是可欲不可求。整理书的过程就是启动买家对口一对一的过程。当人们越来越把曾经不被重视的品种,偷偷集累起来,当五年十年后,城市的发展,把很多现代还不曾被人收藏的东西,也变成值钱的专题生意的时候,很多人也许会后悔现代的敷浅的眼光。为什么当初不知道搞这种地方区域专题呢。其实淄博有很多藏家他们就是这样成功的,下手早,集累多。把整理当成学习的根本,他们有些是以藏养藏,有些是铭示后人。当然我就算再努力也成不了他们那种人。因为体制派和江湖派不是一种心态。体制有畏,江湖无畏。江湖者的收藏经营里,追逐的是卖与买者之间的交易魔法,可以大开大合,天马行空,风卷残云,剑走偏锋。我整理书有些书都是有明主的,老书有老书主的名号,新书有新书主的名号,就如同签了合同一样,有些意料之外的东西你卖掉了,他没得到,买家会感觉由如痛失心经一般。因为有些东西你得到就是得到了,得不到只能是永远的尝试失去之滋味。就对我说:你看我来晚了一步,我也看中了某某人买的货,以后这一类的东西一定要给我留着。可是有些东西真的见不到第二回,再没处寻的。所以每一次整理书,都是整理买家的思维导图。同行从我整理的书里看见了钱。收藏家从我书里看见了收藏的途径,还有人从我整理的书里发现了爱好。总之买家买书都是为思维图之。利益趋之。还有一种聪明的买家,就是永远用好不吝啬的财源趋动卖家为自己服务一辈子。你只要有他对口的货,他好不含糊的买。而且会一直买。至于他们为什么会疯狂的买,那没有人知道,老盖,老于就是这种人。其实主户不用多,十个以内就够了,四五个坚挺的就够卖家生存无忧。而我就像电影:一个人的江湖,用书即与众生决高下,也与自己决轮回。书中江湖很精彩,各路买家如山海。看似云淡风轻买,实则暗里斗法台。争先恐后只为收,众生狂野买春秋。十界收藏十界修,只为买卖懂酝畴。为物,为名,为利,为什么活着,只有苦过累过才知道。挖下深坑等虎豹,撒下大网钓金鳌,所以我根本无所谓自己是整理的书多,还是整理的书少。因为我自己就是书,更是江湖。
4万人阅读
7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4 71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4
正在加载,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