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得杭城孙先生惠赠《新虞琴刊》创刊号,内多收其佳藏,印制精良,对图如对实物,兼附释文,以资对读。逐一玩赏,不觉已逾三周。
精收藏,善属文,寄意琴书,与古会心,孙先生打破了我对律界的刻板印象。
藏者众,逐名、逐利之风日盛。观先生藏品,不汲汲于名利。所藏字画,生卒事迹不可考者亦不在少数。爱瓷,见器型,见釉色,见纹理,见内蕴,又何需深究出自何人之手。字画,亦当如是观。
要者,在一“琴”字。或书赋琴之诗文(至有单因款识“停琴轩”之“停琴”而珍若拱璧者),或绘琴事,或内容虽与琴无涉,却出自琴人之手。寓目藏家之藏品,“精”,或有过之者;“专”,却鲜见其匹。
内收现代琴家谢孝苹之诗词稿尤为宏富,兹录一首《鹊踏枝 赠叶嘉莹女士》:卅载仙槎浮海上。北斗星高,翘首京华望。岁晚殊乡添触怅,孤鸿缥缈心期怳。 万里归来悬绛帐。胜义微言,涌似春潮涨。词苑繁花纷怒放,天东明月临千嶂。词见杜甫之沉郁,苏轼之疏豪,书亦得二王之风流。
窥孙先生意,或不在书,不在画,甚或不在琴。如唐太宗言,“书者,小道也”,琴亦如此。在内,则诗文书画,养吾浩然之气;在外,则操之在手,发而为声。有何等襟怀,即有何等琴韵,与“书者,抒也”无二。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孙先生用情七弦之中,放怀七弦之外,知赏者众,庶几可免独弹古调之寂寞。
906人阅读
1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12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