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罗天下图书
传承中华文明
首页
书店区
书摊区
新书
在线拍卖
艺术品专场
登录
/
注册
登 录
免费注册
其他方式
微信
QQ
微博
未读消息
消息
购物车
您的购物车是空的,
登录后可以同步购物车中的商品哦
登录
我的订单
个人中心
店铺
我的订单
收藏
拍卖
拍卖交易
我的竞拍
收藏
我的好友
资金账户
卖家中心
店铺
免费摆书摊
申请开店
拍卖
申请拍卖会员
客服
|
帮助中心
9:00-20:30
在线留言
客服电话
010-89648155
服务时间
客服咨询 08:00-21:00
纠纷处理
09:00-12:30
13:30-18:00
图书审核 09:00-18:00
监督与建议
送至 北京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安徽
福建
甘肃
广东
广西
贵州
海南
河北
河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西藏
新疆
云南
浙江
澳门
台湾
香港
海外
网站无障碍
手机孔网
下载手机孔网
功能更全、体验更好
iOS
Android
iPad
微信扫码逛孔网
无需下载,扫码即可访问
抢5折好券
首页
大银鱼
2023-07-14
+
关注
此段孔网忆旧值得出书。
@文化护卫者:
关于我的孔网昵称
本人自幼习字,2004年2月因看见《书法》杂志上有幅隶书,是陈毅元帅的诗联“海酿千钟酒,山栽万仞葱”,不但比喻的形象生动,而且更显的气势恢宏,欲窥全豹,于是上网搜索。尽管搜索到很多条相关的信息,无奈网页均无法打开,最后搜索到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77年出版的旧书《陈毅诗词选集》出售(由于书太多,此书现在不知藏身于何处矣),因要下单,便在孔网注册。以往注册其他购书网站是毋需昵称的,不知何故,N次键入N个昵称,始终提交不成,折腾了半个多小时,就要放弃之时,脑际忽然闪出这么个昵称,一提交,立马成了。按南北朝谢灵运的话说:“此语有神助,非吾语也。”如果当时能随便打开一个网页,我也没有机会在孔网注册;如果最后一次提交不成(不像后来,昵称是可以随机的),恐怕我这辈子也无法与孔网结缘,我是因书法而闯入孔网的。由于正赶上“红楼”热,“社区”几乎每天有网友介绍《红楼梦》的版本情况,我又是对文字极敏感的人,对版本中连篇累牍的衍脱讹倒现象,几乎一眼就能瞧出端倪。遂萌生了要打破胭脂阵,坐透红粉关的愿景。初级阶段的孔网,只有区区几万注册用户(我注册时是第13506人),却什么都可链接,随处能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拍卖区”各首页显示着最后竞拍者,只要点击某一拍品的所有竞拍者,他们都参拍了什么书,一目了然,所以网友谁手上有程甲本《红楼梦》后期的某种版本,我几乎门儿清(那时脂抄本已近烂大街了)。我又掌握了后期各种版本的具体情况,某段异文,某个异字在某种版本的某页上,我几乎都能准确计算出来,只要向有书的网友发条短信,不但会向我说明,很多网友还为我提供图片。随着注册用户几何式的增长,网站每升级一次,就会撤去一些链接。“拍卖区”自两年前撤去“最近浏览”的链接后,现在基本上什么都不能链接了,一件几十块底价的拍品,最后拍到好几万,而只保留几个有限的数据,等到拍卖一结束,最先出价的甚至已是几万块,很多信息已无从获得了。尤其“动态”的帖子模式,即便网友发了有用的信息而没被推荐,也无从发现。现在孔网的注册用户与信息可谓越来越多矣,而能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却越来越少了。就如“百度”,本来用“百度快照”搜索典籍中的某句,只需分分钟的事;现在撤去了“快照”,要想寻找典籍某句在整篇中的具体位置,要花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间,有时还发现不了。这大概就是发展的困局吧!孔网至2005年年底时,注册用户仅八万多,就在这个初级阶段的孔网,“社区论坛”活跃着“拆屋工拉灯”、“月光匕首”、“天舒”、“孩哥”、“帕格蒙形成”、“君莫问”、“苍生皆偶然”、“梁溪隐侯”、“清风弄竹”、“曾经沧海”、“年青的浮士德”(当年正准备考研,大家都勉力他别考糊了)、“敝扫斋书童”、“隐子”、“五十年代”、“长山无名”、“鹤舞千种”、“老大爷”、“福老牛”、“柱下布衣”、“一阳指”(2009年已英年早逝矣)、“弘一”、“三诸葛”、“万里尘”等大半为大学刚毕业者及幽默大师《总版主》“一世永飘”与一帮喜幽默的网友,几乎每天晚上都争辩着像晋代孙楚与王济应该“枕石漱流”,还是“枕流漱石”似的话题:孙楚(子荆)年轻时不想当官,准备过隐居生活,他本想告诉王济(武子)“当枕石漱流”,而嘴一秃噜,说成了“枕流漱石”。王济听了,乐不可支,诡问道:“怎么可以用石头漱口,用泉水作枕头?”孙楚为了圆回自己的口误,辩解说:“用泉水作枕头可以洗耳,用石头漱口可以砺牙。”又如侯宝林与郭启儒先生对口相声《猜字》中“煤”和“炭”两个字应该怎么念:(侯)念煤的那个字应该念炭,念炭那个字应该念煤。(郭)啊!您说那个煤应该念炭,炭应该念煤?(侯)你看那煤是那儿出的?(郭)煤在山底下。(侯)还是的,山底下的灰,那不是煤吗?炭是什么烧成的?(郭)木头烧的。(侯)还是啊,火,干木头一烧,不是炭吗?就像十年前的大专辩论赛,由抽签决定正、反方,双方最终比拼的是逻辑思维和应变能力。“灌水区”当时的版主“平信徒”,见大家伙每晚把水灌的热火朝天,一个帖子顷刻间就顶到几百楼,也试着下场,只两个回合,丢下一句:“赶快溜,要不就淹死了!”因为他的思维应变完全跟不上别人的节奏。相声大师有句口头禅:“抬杠长知识。”也就是说真理越辩越明之意。尽管大家伙经常互相抬杠,而彼此间的交情依旧其乐融融,后来被网友称为“孔夫子白金一代”。到2006年年底时,注册用户已近十六万,几乎是前四年注册用户总和翻了一番;而至2007年年底时,注册用户猛增到一百零九万,仅2007年就注册了九十三万多用户,是孔网初级阶段前五年总和的六倍。“社区论坛”犹如68度的高度白酒,恍惚间被稀释的不到38度的低度酒,此后便每况愈下,而“白金一代”也逐渐相忘于江湖矣。2014年的某天,“白金一代”的领军人物“月光匕首”发现我还混在孔网“社区”,他感到疑惑不解。其实我这个人又很轴,《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红学”又是显学,我却发现《红楼梦》版本中很多有内证、旁证的———那可都是白*纸*黑*字的实锤,而十几年来主流派的红学专家大师竟拿不出版本实证来反驳欧阳健先生的“程前脂后”说(欧阳健先生认为程甲本早于脂抄本),甚至还被欧阳健先生给绕进去了;广州中山大学文学博士陈林先生(孔网昵称“菜园老农”),可以把刊行于乾隆五十六年的《程甲本》,考证出是从晚出九十几年后的光绪年间刊行的《增评补图石头记》过录的,这样的“睿识”竟然也在红学界“人挡杀**人,佛挡杀**佛”。遗憾的是互联网没有记忆,随着孔网“社区”的陆沉,我很多带有版本实证图片的反驳帖子都烟消云散了。这也说明,时至两百多年后的今天,无论索隐派,还是考证派的红学专家大师,甚至连《红楼梦》的版本也没整明白,更遑论其他了。由于依凭孔网,我所经眼的《红楼梦》版本,恐怕要比那些正经的红学专家大师要多的多。为了不使自己有入宝山而空手回之憾,正如齐广璞夺得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冠军后所说:“关键时刻必须豁得出去!”所以一直以来我都在“不务正业”,以致荒废了正业。如果没有与孔网结缘,我这文艺青年这辈子也不会知道《红楼梦》版本为什么会造成这么复杂;如果晚一到两年登陆孔网,已没有了先前的环境与条件,我也玩不了《红楼梦》,这犹如零窗口发射卫星而精准入轨一般,岂非时不我待之谓欤!
2023-05-25
1
18
89
1542人阅读
9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
9
表情
0
/500
评论
评论
1
书友kw2911255
2023-07-18
18332582986
举报
回复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