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 7年前,我从英国到拉萨,守护百年神殿(二)
当人用心守护神殿,神殿也会给予人“馈赠”。在修缮中发掘玛尼石刻片,在施工现场发现石刻造像莲花宝座的碎片,对夏工来说都是常事,这些意外惊喜让他感觉自己像是在探秘宝藏,“我们希望把找到的文物存放在吉本岗艺术中心里,让它更好地诉说故事。”
为了大家从踏入吉本岗艺术中心的第一秒起,就能感受到传统和当代的交融与碰撞,夏工和团队决定打造一条由2000张铜片拼接成的现代廊道。每一片铜片上的图案都是由当地铜匠手工烧制,用顺时针手法画出图案,象征着人们心中的坛城。
夏工将铜片制作的视频发到抖音,评论区有人留言说,他从这个图案中看到了宇宙万物。
从“吉崩岗拉康”到“吉本岗艺术中心”,仅凭热爱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份责任和百般努力。
在拉萨这座“慢生活”的城市,夏工依旧保持着超越北上广的快节奏。他白天整理资料、测绘、开会论证方案,还要走访当地居民,记录老人对吉崩岗的描述,甚至从歌谣中聆听吉崩岗的前世今生。到了深夜,他便静下心来撰写视频文案,将古建筑修复和改造背后的故事传递给更多人。
高原上的古今对话
一切的准备,都是为了让吉崩岗以新的姿态重新生长起来。
2021年7月25日,融合传统建筑与现代设计的“吉本岗艺术中心”正式开放。开园仪式那天,当清澈空灵的铃声再次响彻吉崩岗社区,人们仿佛和那个古老而浪漫的吉崩岗拉康久别重逢。
在幽暗的建筑中,展览“生长中的古城”也拉开帷幕。人们需要端着一盏坛城造型的LED灯在黑暗的空间里找壁画,如同进入历史纵深处。一场高原上的古今对话正在发生。
夏工看到附近市场卖东西的人、曾在吉崩岗粮仓换粮票的居民都来参观,这座古建又重新回归了人群。
“面向所有民众开放,是我们一开始就确定的事。只有将古建筑重新活化利用起来,才能让古老的建筑与艺术重焕生机。吉本岗艺术中心不是像‘白盒子’一样高雅的美术馆,它的文化承载力超越了很多现代建筑,我们希望它成为一个人们了解西藏文化艺术的窗口。”夏工表示,来这里参观学习、绘画的孩子总能带给他感动。
曾有一个吉崩岗小学的藏族小朋友留言:“这里有很多我不认识的壁画,但我坚信一定会学会的,因为我是藏族人,我应该要知道那些壁画的名字。”很难想象这样充满民族的使命感的话,是一个10岁孩子写出来的,这大概就是吉本岗艺术中心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当代艺术让曾经的拉萨古城地标重新焕发活力,而当代互联网则是展示西藏文化和链接外界的平台。夏工希望通过自己的短视频,让世人了解西藏历史的脉络,关注每一处不起眼的古建筑,而不是去网红景区,潦草打个卡。事实上,有很多人是看了夏工抖音账号里的视频,前来吉本岗艺术中心“巡礼”,一些艺术家为了看这里的展览会特意来一趟拉萨。
据《2023抖音博物馆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上有2013万用户参与过博物馆相关视频创作,博物馆相关视频播放513.4亿次。不同领域的优质文博内容带我们透过多元内容看见更大世界:95后浙大考古学博士,通过短视频现场探秘博物馆和古墓;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15年的“专业队”,用互联网时代文博科普新方式,让博物馆有趣、流行起来。
今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吉本岗艺术中心就如同一座藏文化的博物馆,夏工和“醍醐”让这里重现昔日光彩,并赋予了它公共文化教育的使命,其创造出的连锁效应支持着西藏古建筑的保存和延续。而抖音开放共享的平台,突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界限,让博物馆与公众的沟通更加便利,更大的包容性和参与性使文化历久弥新。抖音艺术也在今天推出“发现宝藏博物馆”活动页面,让更多人了解多面的博物馆并分享艺术内容。
吉本岗艺术中心的保护性改造已经结束,但夏工的旅途还没有结束。
他心中始终有一个记录1000座古建筑的心愿。在过去的几年里,他奔走在喜马拉雅山间,古朴的原始小村落、风蚀后的隐俢洞、玛尼石墙……各种古老又生动的建筑构成形式吸引着他。
“对我来说,建筑是多维的。它有声音、有气味、有历史。在西藏地域性建筑,你可以远远地听到诵经声,清澈的铜铃声,走进去闻到酥油的味道,然后感受到光。”
旅途中,夏工目睹过珠峰日照金山时的“金狮子”,感受过日托寺的纯粹,走过洛扎最险的转经道。将来,他会把更多关于喜马拉雅古建筑、文化的内容在抖音上分享,继续用当代的语言和古老高原文明进行对话。
当人用心守护神殿,神殿也会给予人“馈赠”。在修缮中发掘玛尼石刻片,在施工现场发现石刻造像莲花宝座的碎片,对夏工来说都是常事,这些意外惊喜让他感觉自己像是在探秘宝藏,“我们希望把找到的文物存放在吉本岗艺术中心里,让它更好地诉说故事。”
为了大家从踏入吉本岗艺术中心的第一秒起,就能感受到传统和当代的交融与碰撞,夏工和团队决定打造一条由2000张铜片拼接成的现代廊道。每一片铜片上的图案都是由当地铜匠手工烧制,用顺时针手法画出图案,象征着人们心中的坛城。
夏工将铜片制作的视频发到抖音,评论区有人留言说,他从这个图案中看到了宇宙万物。
从“吉崩岗拉康”到“吉本岗艺术中心”,仅凭热爱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份责任和百般努力。
在拉萨这座“慢生活”的城市,夏工依旧保持着超越北上广的快节奏。他白天整理资料、测绘、开会论证方案,还要走访当地居民,记录老人对吉崩岗的描述,甚至从歌谣中聆听吉崩岗的前世今生。到了深夜,他便静下心来撰写视频文案,将古建筑修复和改造背后的故事传递给更多人。
高原上的古今对话
一切的准备,都是为了让吉崩岗以新的姿态重新生长起来。
2021年7月25日,融合传统建筑与现代设计的“吉本岗艺术中心”正式开放。开园仪式那天,当清澈空灵的铃声再次响彻吉崩岗社区,人们仿佛和那个古老而浪漫的吉崩岗拉康久别重逢。
在幽暗的建筑中,展览“生长中的古城”也拉开帷幕。人们需要端着一盏坛城造型的LED灯在黑暗的空间里找壁画,如同进入历史纵深处。一场高原上的古今对话正在发生。
夏工看到附近市场卖东西的人、曾在吉崩岗粮仓换粮票的居民都来参观,这座古建又重新回归了人群。
“面向所有民众开放,是我们一开始就确定的事。只有将古建筑重新活化利用起来,才能让古老的建筑与艺术重焕生机。吉本岗艺术中心不是像‘白盒子’一样高雅的美术馆,它的文化承载力超越了很多现代建筑,我们希望它成为一个人们了解西藏文化艺术的窗口。”夏工表示,来这里参观学习、绘画的孩子总能带给他感动。
曾有一个吉崩岗小学的藏族小朋友留言:“这里有很多我不认识的壁画,但我坚信一定会学会的,因为我是藏族人,我应该要知道那些壁画的名字。”很难想象这样充满民族的使命感的话,是一个10岁孩子写出来的,这大概就是吉本岗艺术中心对文化传承的意义。
当代艺术让曾经的拉萨古城地标重新焕发活力,而当代互联网则是展示西藏文化和链接外界的平台。夏工希望通过自己的短视频,让世人了解西藏历史的脉络,关注每一处不起眼的古建筑,而不是去网红景区,潦草打个卡。事实上,有很多人是看了夏工抖音账号里的视频,前来吉本岗艺术中心“巡礼”,一些艺术家为了看这里的展览会特意来一趟拉萨。
据《2023抖音博物馆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上有2013万用户参与过博物馆相关视频创作,博物馆相关视频播放513.4亿次。不同领域的优质文博内容带我们透过多元内容看见更大世界:95后浙大考古学博士,通过短视频现场探秘博物馆和古墓;从事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15年的“专业队”,用互联网时代文博科普新方式,让博物馆有趣、流行起来。
今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吉本岗艺术中心就如同一座藏文化的博物馆,夏工和“醍醐”让这里重现昔日光彩,并赋予了它公共文化教育的使命,其创造出的连锁效应支持着西藏古建筑的保存和延续。而抖音开放共享的平台,突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界限,让博物馆与公众的沟通更加便利,更大的包容性和参与性使文化历久弥新。抖音艺术也在今天推出“发现宝藏博物馆”活动页面,让更多人了解多面的博物馆并分享艺术内容。
吉本岗艺术中心的保护性改造已经结束,但夏工的旅途还没有结束。
他心中始终有一个记录1000座古建筑的心愿。在过去的几年里,他奔走在喜马拉雅山间,古朴的原始小村落、风蚀后的隐俢洞、玛尼石墙……各种古老又生动的建筑构成形式吸引着他。
“对我来说,建筑是多维的。它有声音、有气味、有历史。在西藏地域性建筑,你可以远远地听到诵经声,清澈的铜铃声,走进去闻到酥油的味道,然后感受到光。”
旅途中,夏工目睹过珠峰日照金山时的“金狮子”,感受过日托寺的纯粹,走过洛扎最险的转经道。将来,他会把更多关于喜马拉雅古建筑、文化的内容在抖音上分享,继续用当代的语言和古老高原文明进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