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说说你的藏书专题# 介绍几本“历史哲学”名著
如果你喜欢历史,又喜欢哲学思考,那不妨读点儿《历史哲学》。“历史哲学”跨历史和哲学两门学科,葛剑雄先生给“历史哲学”下的定义是:研究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学问。这当然是“高大上”的学问,按葛先生的说法,这门学问可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转的,只有“大家”才做得到。这更增加了“历史哲学”的吸引力。
北师大韩震著《西方历史哲学导论》(图一),是国内系统介绍“历史哲学”的著作,很值得一读。通过此书,我们能对历史哲学有一个系统的了解。
“历史哲学”这门学问是十八世纪才出现的,创始人是意大利的维柯,他的《新科学》(图二)标志着“历史哲学”这门学问的诞生。
从“新科学”这个书名就可以看出来,既然是“新科学”,就不同于以往的“自然科学”,而是研究人类历史的“新科学”。乍一听,“历史”和“科学”两个概念有点儿混淆,是的,就是把“历史”当作“科学”来研究,称为“历史科学”。
这在十八世纪,跟通行的观念是冲突的,早期的西方学问里,自然科学是理性思考,而历史学是人们对历史的看法,是主观认识,是感性的知识。西方人更热衷于对自然科学的理性思考与探索,还加没有考虑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历史,所以说,维柯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然,这跟当时的历史环境有关,文艺复兴打破了神权枷锁,科学革命让欧洲人征服世界,人们开始以一种新的眼光,来整体思考人类历史和人类命运。
较早系统思考人类命运的著作,当属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图三),这本来是一篇文章,因为其重要,单独成书出版。
康德以“三大批判”著称,晚年重点思考“人是什么?”,对人类历史和命运深入思考,写下了《永久和平论》等著作,有人称之为“第四批判”。康德的观点是积极的,他认为人类社会是由低到高逐步上升发展的,“恶”最终被“善”打败,人类最终会结束战争,实现永久和平,进入“大同世界”,
但现实是残酷的,就在康德发表这本书的当年,俄国、普鲁士、奥地利瓜分波兰,波兰亡国。康德一生从未离开过的地方叫柯尼斯堡,当时属于普鲁士,现在属于俄罗斯,现在的名字我们较熟悉:加里宁格勒,俄罗斯在波罗的海的-块“飞地”,布满了核武器,当下俄乌战争不断升级,有人预言,这个地方将是“第三次世界大战”开始的地方。
二百多年后,康德预言“永久和平”的地方,可能迎来“世界大战”,人类历史就是这样“吊诡”。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只是一个理想,如何实现?康德也没讲清楚,也面临“二律背反”问题,最后,只好把这个重大课题交给了“上帝”。
但康德关于“国际联邦”的构想部分实现了,欧洲联盟是个有效尝试,人们期待“世界国家”的最终形成。
康德之后,黑格尔写出了著名的《历史哲学》(图四)。他观察历史的方法分三种:一是原始历史,二是反思的历史,三是哲学的历史。他认为中国文化处于人类历史的儿童期,希腊罗马文明才是人类社会重大进步。尽管黑格尔这本著作很有名,但他的观点却遭到中国学者的坚决反对,尤其是钱穆先生。
这本书的最佳版本,是1956年三联出版的一版一印,王造时译,这个译本的质量,得到学者们公认。
在对待中华文明的立场上,跟黑格尔公开唱反调的,是英国人汤因比,他写了名著《历史研究》(图五),他不把“国家”作为考察人类历史的单位,而是以“文明”为单位,全世界分为21个文明,各个文明发展的动力,在于面对各种挑战的反应,能成功应对挑战的,则发展进步,否则,就衰退了。他对中华文明特别看好,认为中华文明实现了政治和精神的统一,这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是人类发展的方向。
毋庸置疑,汤因比这本书在中国颇受欢迎。
德国著名的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写了历史哲学名著《历史的起源与目标》(图六)。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对本书给予高度评价。雅氏在书中提出了“轴心期理论”,举世闻名。他认为:公元前八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是人类的“轴心期”,人类思想实现了巨大突破,全世界几乎同时出现了孔子、释迦牟尼、柏拉图等著名思想家,人类文明进入新时代。另一个巨大突破,是在西方发生的科学革命,人类历史进入又一新阶段。
以上历史哲学理论,是将人类历史进行整体思考,研究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和规律。同时,也有专家学者开辟新的路径,研究人类历史的性质,人们该如何理解和认识人类历史,这一学派,通常称为“分析学派”。著名的有克罗齐、柯林武德等。
克罗齐提出了惊人论断:“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柯林武德的名著《历史的观念》,认为人类历史,就是思想和观念的历史。
9241人阅读
62人点赞
收藏 转发 17 62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17
正在加载,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