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国之脊梁袁隆平#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袁公隆平者,江西九江人也。祖父盛鉴,清末举人,民国初任江西省议员,后除文昌县长,以言语不通,辞官经商。父兴烈,虽逢乱世,不废学业,入于东南大学,学成从政,游历北平。三零年,日寇侵我华北,兴烈造刀五百口,献西北军。孙连仲感激,以为上校秘书,后升任南京政府侨务委员会事务科长。
袁公自幼聪明质仁,修学好古,尤喜历代先贤故事,少有大志,父母异之,于是精心教育,以期成才!三七年,因避日寇,随父母徒居汉口,再迁湖南省桃源镇,后溯流重庆,辗徙万里,颠沛流离,历经中国之贫弱饥寒,初萌救国救民之心!又尝与同学踏青游览农庄,观麦稻瓜果,感神农后稷,以为农者万事之本,遂立志学农。初兴烈意袁公学文,承袭父业,知其学农,不怿,问曰:“欲为庄稼味之学者邪?”袁公曰:“世间偌无庄稼味,仅存铁血硝烟,岂不骇人哉!”袁公之母,大家闺秀也,善良有识,和解曰:“皇天后土,衣食父母,学农亦不失高志也!然汝父之言,愿熟思。之!”兴烈意稍解,又问曰:“欲报学校何?”袁公曰:“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重庆相辉学院,抗战时复旦大学也,治学严谨,师资雄厚,兴烈欣然无异焉!四九年八月,袁公辞南京,赴重庆相辉农学院。新中国成立,高校调整,并入西南农业大学。袁公之读书也,努力刻苦,理性而不盲从权威,凡事务究其理,主张感悟,以防耳目雍塞;又性格健谈,语言幽默,喜音乐,善游泳,常自谓浪里白条,故为同学所亲爱。五一年,美帝入侵朝鲜,国家援朝抗美,袁公参试空军,欲效班生投笔从戎,已入榜,然国家以栋梁之才,不宜战斗前线,未成行。五三年毕业,请赴偏远之地,遂志,分配至湘西安江农校任教,扎根深山密林之中,几二十年!
319人阅读
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