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阴路上的新华书店

其实我是很怀念山阴路上的新华书店。如今,重新包装,怀旧与时尚混搭,成了鲁迅.内山纪念书局,这可不是内山书店哦,是玩的概念,用流行词语讲——现象级!总之,我的感觉有些怪,就像图里老虎天窗里晾着的粉红me more cool,而且店门口有人没树,我记得一直是有树有人,就算没人,树应该一直在的。

那个工商银行仍旧蹲在一旁闪闪发光,记得最早是中国银行。估计着这次协调下来能弄成这副模样也是很不容易,可想而知这栋建筑物里的户数、户口、单位、物业像乱麻一样,都有自己的蛋糕在里面。

新华书店方便了小朋友,银行方便了周边居民,同时还要把虹口的文化名片打出来,虽然看上去有些怪,但整出的这份答卷还算及格,再加上隔壁那条浪漫到西伯利亚的路,希望在未来能在转角转出来个大诗人,被遇上,虹口行政区得以继续存在下去,310109们,身份证藏藏好。

小时候,只要跑三个新华书店,1.五角场的,近,现在搞成书城了,2.山阴路的,第二近,9路电车一部头,现在成图里的鸭子了,3.南京东路的,大,想买的一般都有,但没了,成了一座百慕大shopping mall,谁开谁翘老三。

山阴路新华书店留给我的有四层梦境。第一层,跟在父亲屁股后头的童年式,走路上,他习惯一个人往前冲,后面的孩子有没有跟丢,那不重要。我一直记得有根转弯角的电线杆,是在甜爱路上还是四川北路上,忘了,像梦魇,转过这根电线杆,要是跟丢,我极有可能从鲁迅公园走到五角场,幸好没丢,我还记得那时转进转出的人不少,很有可能是甜爱路转到四川北路的电线杆,那里人多。
第二层梦境,是读书时候,天天经过,21路、231路,偶尔18路,上学像打仗,苦透苦透,就天天看到电线杆和新华书店,难般提前一站下来逛逛,那时的四川路,从横浜桥下来往北望,车水马龙,不像现在一眼望通透。逛啊逛,群众啊、四新啊,和我不搭界,一门心思新华书店。有个同学住甜爱路,他估计做梦也想不到这条路珲变的这么浪漫。
第三层,上班后,公司在川北,要好同学在虹口,势必饭后、休息天会去兜兜,没想到四川北路会越兜越荒凉,越往北、风越冷,所以书店就更加偶尔踏进了。
第四层,就是今天,像吃饱人参,看到老瓶子装新酒的消息,就中午休息跑过来打个卡,马路蛮干净的,冬日的感觉还在,等夏天时自然会绿意盎然起来。
岁数越大越怀旧,而且怀的一点也不矫情。
3.9万人阅读
71人点赞
收藏 转发 3 71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3
正在加载,请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