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晒我收藏的老医书# 乾隆钦定医书之大成《御纂医宗金鑑》。先说我收藏的这套大字足本御纂医宗金鑑,是伪满时期康德十年(1943)奉天艺光书店印刷发行,十册全。《御纂医宗金鉴》简称《医宗金鉴》,全书共90卷,是中国综合性中医医书中比较完善而又简要的一种。全书采集了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明清时期历代医书的精华。切合临床实用,流传极为广泛。此书是清乾隆四年由太医吴谦负责编修的一部综合型汉医丛书,《医宗金鉴》这个名字是由乾隆皇帝钦定。《医宗金鉴》后被《四库全书》收入,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对《医宗金鉴》有很高的评价。自成书以来,这部御制钦定的太医院教科书就被一再的翻刻重印。清初,天花流行,危及宫廷,特别顺治皇帝死于天花,宫廷十分紧张,康熙亦曾感染天花,幸得隔离治疗保全了性命,也正因为康熙曾因天花获得免疫而得继承帝位。因此,他在位时十分重视痘疹一科与种痘术之推广。乾隆即位后,继续发扬康雍两朝重视医学之余风,接受太医院院使等鉴于古医书“词奥难明”“传写错讹”,自晋以下“医书甚夥”,“或博而不精,或杂而不一,间有自相抵牾”的奏折,请求发内府医书,并征天下秘籍“分门别类,删其驳杂,采其精粹,发其余蕴,补其未备”。乾隆于四年(1739)诏令供奉内廷御医,太医院右院判吴谦,与康雍乾三朝御医、院使刘裕铎,共同领衔编纂医书,由吴谦与刘裕铎任总纂修官,其下有纂修官14人,副纂修官12人,校阅官10人,收掌官(书稿保官)2人,誊录官23人,以及画家等组成编纂班子。《医宗金鉴》经过三年时间编纂完成,全书共90卷,分15种。即伤寒17卷、金匮8卷,名医方论8卷,四诊1卷,运气1卷,伤寒心法3卷,杂病心法5卷,妇科心法6卷,幼科心法6卷,痘疹心法4卷,种痘心法1卷,外科心法16卷,眼科心法2卷,针灸心法8卷,正骨心法4卷。《御纂医宗金鉴》成书后被推广到全国各处,成为当时从医人士必读教科书,《御纂医宗金鉴》直至今天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同时也为我国中医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