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日记# 淘书乐故事166:一些书店的碎片
二十多年里,我以卖书为业。我的书摊离大海最近的时候不足100米。潮起潮落,我听到波涛拍岸。夕阳西下,我看到一湾碎金。
我的小书摊,最早委身于蛇口新华书店廊下的路边。几年后,蛇口新华书店消失了,并于规模宏大的南山书城。这是国有企业之幸。多年来,许多先后消失的民营和个体书店,只剩下些记忆的碎片在我的脑海里沉浮,再也找不到它们的踪影。
2002年底,我的书摊搬到了深圳大学附近的桂庙新村。书摊200米开外,北面是深圳大学校园,东南西三个方向均有一家小书店。东面的那家书店面积稍大些,书店的名称上有个“枫”字。这个枫字,总让我想起“停车座爱枫林晚”这句名诗。一想起这句名诗,心里便暖暖的。没过多久,这三家小书店先后关门歇业。我很纳闷,背靠数万大学生的深圳大学,这些小书店怎么也会这么弱不经风?后来,村子里又冒出了两家小书店,其一名“师兄书店”,另一家则是漫画专营店。可叹的是,学弟学妹们似乎并不买师兄的账,书店长期门可罗雀。漫画专营店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两家书店也没有坚持多久。
我常骑了辆嘎吱响的破单车去外面收书。好几次经过南新路时,看到黄河书店的招牌。又有两次,在城中相对僻静的道路上,看到归属黄河书店的趴了窝的大巴流动书店。这些流动书店,曾经被媒体广泛报道,轰动一时。很快,黄河书店的招牌不见了,那些大巴也不知去向。
书友沈老师常跟我提起愚仁书店,提起学识丰富的书店老板。有一天,我突然在路边看到了这个店标,眼前顿时一亮。我的目光遁着店标指示的方向仔仔细细搜寻个遍,很遗憾,这个地段再无书店的影子。
南油影剧院近旁,曾经的博雅书店非常有名。我的一个同村子的老乡在店里做过保安。这是多年前的事了,书店早已关门大吉。
一家又一家个体书店倒闭。我这家面积近十几平方米的小小的二手书店,有几回曾有机会体验了小蛇吞大象的贪心。
西丽书海书店的房东一下子将房租翻倍,由3000多元猛涨到7000多元。书店只好关门。几千册图书连同几个好点的书架,一卡车拉到我这里。雪象村一家书店做不下去,几千册图书,也被我拼了老命一口吞下。帮忙拉书的小四轮载重吨位不够,一路喘着粗气,轮胎差点压爆。
东滨路和后海大道曾经有一家书报亭。老板把几百册图书推给我时,口中念念有词:不要书(输),只要赢。不要书(输),只要赢。他仿佛是在送瘟神,倒也不计较我给多给少。桂庙一家小书店的年轻女老板把书转给我时,眼睛迷蒙,半梦半醒地跟我说,做书的都是被理想的绳索捆住了的人。她终于解脱了,不忘祝我好运。大新村里开书店的老夏,是我的湖南老乡。大约十年前,他改行搞起了疏通,也就是掏厕所和下水道。他改行是对的,提高了的收入做支撑,终于把女儿送进了中山大学。
书店的碎片不时在我的脑海里荡漾,心情地起伏总是难免。我们小小的淘书乐二手书店,又还能坚持多久呢?
二十多年里,我以卖书为业。我的书摊离大海最近的时候不足100米。潮起潮落,我听到波涛拍岸。夕阳西下,我看到一湾碎金。
我的小书摊,最早委身于蛇口新华书店廊下的路边。几年后,蛇口新华书店消失了,并于规模宏大的南山书城。这是国有企业之幸。多年来,许多先后消失的民营和个体书店,只剩下些记忆的碎片在我的脑海里沉浮,再也找不到它们的踪影。
2002年底,我的书摊搬到了深圳大学附近的桂庙新村。书摊200米开外,北面是深圳大学校园,东南西三个方向均有一家小书店。东面的那家书店面积稍大些,书店的名称上有个“枫”字。这个枫字,总让我想起“停车座爱枫林晚”这句名诗。一想起这句名诗,心里便暖暖的。没过多久,这三家小书店先后关门歇业。我很纳闷,背靠数万大学生的深圳大学,这些小书店怎么也会这么弱不经风?后来,村子里又冒出了两家小书店,其一名“师兄书店”,另一家则是漫画专营店。可叹的是,学弟学妹们似乎并不买师兄的账,书店长期门可罗雀。漫画专营店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这两家书店也没有坚持多久。
我常骑了辆嘎吱响的破单车去外面收书。好几次经过南新路时,看到黄河书店的招牌。又有两次,在城中相对僻静的道路上,看到归属黄河书店的趴了窝的大巴流动书店。这些流动书店,曾经被媒体广泛报道,轰动一时。很快,黄河书店的招牌不见了,那些大巴也不知去向。
书友沈老师常跟我提起愚仁书店,提起学识丰富的书店老板。有一天,我突然在路边看到了这个店标,眼前顿时一亮。我的目光遁着店标指示的方向仔仔细细搜寻个遍,很遗憾,这个地段再无书店的影子。
南油影剧院近旁,曾经的博雅书店非常有名。我的一个同村子的老乡在店里做过保安。这是多年前的事了,书店早已关门大吉。
一家又一家个体书店倒闭。我这家面积近十几平方米的小小的二手书店,有几回曾有机会体验了小蛇吞大象的贪心。
西丽书海书店的房东一下子将房租翻倍,由3000多元猛涨到7000多元。书店只好关门。几千册图书连同几个好点的书架,一卡车拉到我这里。雪象村一家书店做不下去,几千册图书,也被我拼了老命一口吞下。帮忙拉书的小四轮载重吨位不够,一路喘着粗气,轮胎差点压爆。
东滨路和后海大道曾经有一家书报亭。老板把几百册图书推给我时,口中念念有词:不要书(输),只要赢。不要书(输),只要赢。他仿佛是在送瘟神,倒也不计较我给多给少。桂庙一家小书店的年轻女老板把书转给我时,眼睛迷蒙,半梦半醒地跟我说,做书的都是被理想的绳索捆住了的人。她终于解脱了,不忘祝我好运。大新村里开书店的老夏,是我的湖南老乡。大约十年前,他改行搞起了疏通,也就是掏厕所和下水道。他改行是对的,提高了的收入做支撑,终于把女儿送进了中山大学。
书店的碎片不时在我的脑海里荡漾,心情地起伏总是难免。我们小小的淘书乐二手书店,又还能坚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