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好书打榜# 1864年,曾国荃率兵炸开天京城门,一举攻破太平天国都城。打了大胜仗的曾国荃正等着加官进爵,却收到哥哥的家书:“快快辞官!”
1864年,6月16日,湘军通过挖地道,摸索到了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城墙下,用了成山的炸药炸开了这道阻碍他们多年的城墙。
曾国荃一声令下,湘军长驱直入,胜利的果实就在眼前。此战,擒获洪仁达icon、李秀成icon等大小头目数千人,这场声势浩大的清末农民起义落幕了。
这场仗打得太累了,回到湘军营帐,曾国荃身心俱疲,恨不得倒头大睡。但是他不能,他要赶紧给朝廷写一封奏折,事关曾氏兄弟十几年的血汗功劳,他下笔无比小心。
他仿佛再一次看见胞兄曾国华战死于三河镇,胞弟曾国葆icon在谋划了攻陷天京城的计策后过劳而亡。为了铲除掉太平天国,他们曾家、他们湘军付出了太多太多了。
奏折一式两份,一份上报朝廷,副本命人立刻送给了哥哥曾国藩。
曾国荃万万没想到的是,朝廷发回的竟不是嘉奖,而是一封申饬令。
朝廷对曾国荃发出了严厉的警告,指责他没有尽全力督战,并透出威胁之意:稍有差错就严厉审办。
正当曾国荃大惑不解之时,收到了哥哥曾国藩的家书,大意是:赶紧脱离职务、放弃争功,以求保全性命。
原来,曾国藩早在太平天国战争的后期就已经嗅到了危险,明显地感觉到朝廷对待湘军的态度变化。
正所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那些功高震主的人能有几人善终?理智促使曾国藩果断劝阻弟弟曾国荃等待论功行赏的想法,立刻辞职回乡,尚可保全性命。
在送弟弟回家的时候,曾国藩写下:“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想必曾国藩写下这句话的时候除了向朝廷表明自己心无大志,只想做个读书人以外,家人和将士的离去也让他深深怀念。
随后,曾国藩主动自减羽翼、裁撤湘军,这才让朝廷放松了对曾家的警惕。
历史上,多少将领舍生忘死赢了战争,却惨死在自己卖命的君王刀下。
大部分人当取得成功的时候,都会想追求更大更高的目标。能像曾国藩这般时刻保持清醒,及时放下、急流勇退的人少之又少。
正是曾国藩深谙“功成身退”的道理,才得以让整个家族在晚清这个摇摇欲坠的朝廷里安稳生存。
曾国藩,不愧是有大智慧的晚清名臣!
1864年,6月16日,湘军通过挖地道,摸索到了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城墙下,用了成山的炸药炸开了这道阻碍他们多年的城墙。
曾国荃一声令下,湘军长驱直入,胜利的果实就在眼前。此战,擒获洪仁达icon、李秀成icon等大小头目数千人,这场声势浩大的清末农民起义落幕了。
这场仗打得太累了,回到湘军营帐,曾国荃身心俱疲,恨不得倒头大睡。但是他不能,他要赶紧给朝廷写一封奏折,事关曾氏兄弟十几年的血汗功劳,他下笔无比小心。
他仿佛再一次看见胞兄曾国华战死于三河镇,胞弟曾国葆icon在谋划了攻陷天京城的计策后过劳而亡。为了铲除掉太平天国,他们曾家、他们湘军付出了太多太多了。
奏折一式两份,一份上报朝廷,副本命人立刻送给了哥哥曾国藩。
曾国荃万万没想到的是,朝廷发回的竟不是嘉奖,而是一封申饬令。
朝廷对曾国荃发出了严厉的警告,指责他没有尽全力督战,并透出威胁之意:稍有差错就严厉审办。
正当曾国荃大惑不解之时,收到了哥哥曾国藩的家书,大意是:赶紧脱离职务、放弃争功,以求保全性命。
原来,曾国藩早在太平天国战争的后期就已经嗅到了危险,明显地感觉到朝廷对待湘军的态度变化。
正所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那些功高震主的人能有几人善终?理智促使曾国藩果断劝阻弟弟曾国荃等待论功行赏的想法,立刻辞职回乡,尚可保全性命。
在送弟弟回家的时候,曾国藩写下:“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想必曾国藩写下这句话的时候除了向朝廷表明自己心无大志,只想做个读书人以外,家人和将士的离去也让他深深怀念。
随后,曾国藩主动自减羽翼、裁撤湘军,这才让朝廷放松了对曾家的警惕。
历史上,多少将领舍生忘死赢了战争,却惨死在自己卖命的君王刀下。
大部分人当取得成功的时候,都会想追求更大更高的目标。能像曾国藩这般时刻保持清醒,及时放下、急流勇退的人少之又少。
正是曾国藩深谙“功成身退”的道理,才得以让整个家族在晚清这个摇摇欲坠的朝廷里安稳生存。
曾国藩,不愧是有大智慧的晚清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