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日年初四
今日年初四,快乐并享受着。说起往昔,迥然不同。休息三天来上班,大家都有未尽的年尾荤菜。带来想热,关照师傅和着米饭在木笼格里一起蒸。习惯已成自然,这一天食堂工作较为轻松。
等到中午吃饭时分,我们烧出一锅接一锅的热素菜。同事们把荤菜拣来拣去,无非品尝自己手艺,以这样的方式表达情感。我看大家“脚碰脚”,咸肉咸鱼等咸货,有红烧肉搭水笋,还有四喜烤麸,什锦辣酱......。食堂组长精打细算,考虑成本不浪费。以往自认为是,现时循规蹈矩。只要按时分锅烧得热气腾腾,唯青菜之类蔬菜最佳。那时组长压力大,自负盈亏要查账。烧菜洗锅加水配点切碎的菜皮,大众化的一锅汤,一碗一分钱。有人只买汤,好歹节约几分钱。
过后几天没得荤的,还是以蔬菜为主。一星期过去了,有人开始有胃口。只能说肉丝,豆制品搭配炒什么蔬菜,或是小毛鱼油炸清蒸之类的。
阳春面实惠,深受大家所爱。肉骨头熬出的高汤,汤清味鲜。勺点兔费的辣糊和大蒜未子,令人胃口大开,吃得全身热乎乎。有人百吃不厌,难以揣摩真假。
点心师傅专做花卷和淡馒头,有人买一碗汤,也是一种吃法。天天如此,大家背后揶揄他们“汤司令”。
各人各吃法,本无伤大雅。偏偏有一同事,凡是素菜都要一半,难倒食堂拷菜师傅。殊不知,存菜盆子本来就浅。他们抖勺均放耸得好看,这一半的那一半,凑合着成何体统。碰到单数价格的素菜,吃亏便宜煞费苦心。他只是商量,有时也会成全他。老半,老半的绰号由此在我们食堂传开。
那个年代副食品计划供应,不能寅吃卯粮。大家心照不宣,肚皮慢慢适应消化。话是这么说,心非那么想。能吃能耐,吃上“美味佳肴”总比苦日子短。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字,钱。千方百计节约点,同事要想结婚,同事要想养家糊口,何不如从嘴巴里省。
再以后,无所谓年初四。年初四改成连起来的休假,也就是年初六或年初七。特别在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转换成为市场经济,从而促进致富人员的积极性,副食品供应逐渐丰富。
大家购买敞开供应的鸡鸭鱼肉等,花尽心思改善生活。可是在家烧的菜,味道总不及食堂来得好。有钱吃货嘴巴变刁,他们不再一味考虑积蓄。都寄希望老师傅们烧一些开胃,清淡,爽口,不油腻的菜。烹饪讲究质量,讲究风味。伴随老师傅们的退休,小字辈跟不上传承技艺。要想上台阶,学习再深造。应知应会制度相应出台,各行各业掀起了比学赶帮的新高潮。
办公室副主任抓得紧,顺应民心调至他熟悉的工厂管理员。他初来乍到,功夫不负有心人,管理得到大家认可。他回聘发挥余热的厨师,吸收下岗职工再就业。大师毫无保留手把手教招式。试了几次让大家品尝的付学费,才有以后单位食堂对外办酒席的基础。
久而之,春节上班第一天,一把手携同党政工班子领导,轮流向各个部门拜晚年。一定会来到食堂,上下楼走一边。他们拱手行礼或握手,并不忘说;“你们过去一年工作辛苦,谢谢啦!”一声问候,以诚相待。虽然没有红包,已经暖在心里。
上午或下午,他们干部开大会,虽说务虚会,相对应务实。关于上级政府乃至党中央文件内容,须得领会其精神,要求各个部门讨论学习。另外,一把手根据实际情况,布置新的一年工作打算和计划。一些大胆想法,其实施的可能性。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尽可能地集思广益。
抚今追昔年初四,与时俱进不一样!
今日年初四,快乐并享受着。说起往昔,迥然不同。休息三天来上班,大家都有未尽的年尾荤菜。带来想热,关照师傅和着米饭在木笼格里一起蒸。习惯已成自然,这一天食堂工作较为轻松。
等到中午吃饭时分,我们烧出一锅接一锅的热素菜。同事们把荤菜拣来拣去,无非品尝自己手艺,以这样的方式表达情感。我看大家“脚碰脚”,咸肉咸鱼等咸货,有红烧肉搭水笋,还有四喜烤麸,什锦辣酱......。食堂组长精打细算,考虑成本不浪费。以往自认为是,现时循规蹈矩。只要按时分锅烧得热气腾腾,唯青菜之类蔬菜最佳。那时组长压力大,自负盈亏要查账。烧菜洗锅加水配点切碎的菜皮,大众化的一锅汤,一碗一分钱。有人只买汤,好歹节约几分钱。
过后几天没得荤的,还是以蔬菜为主。一星期过去了,有人开始有胃口。只能说肉丝,豆制品搭配炒什么蔬菜,或是小毛鱼油炸清蒸之类的。
阳春面实惠,深受大家所爱。肉骨头熬出的高汤,汤清味鲜。勺点兔费的辣糊和大蒜未子,令人胃口大开,吃得全身热乎乎。有人百吃不厌,难以揣摩真假。
点心师傅专做花卷和淡馒头,有人买一碗汤,也是一种吃法。天天如此,大家背后揶揄他们“汤司令”。
各人各吃法,本无伤大雅。偏偏有一同事,凡是素菜都要一半,难倒食堂拷菜师傅。殊不知,存菜盆子本来就浅。他们抖勺均放耸得好看,这一半的那一半,凑合着成何体统。碰到单数价格的素菜,吃亏便宜煞费苦心。他只是商量,有时也会成全他。老半,老半的绰号由此在我们食堂传开。
那个年代副食品计划供应,不能寅吃卯粮。大家心照不宣,肚皮慢慢适应消化。话是这么说,心非那么想。能吃能耐,吃上“美味佳肴”总比苦日子短。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字,钱。千方百计节约点,同事要想结婚,同事要想养家糊口,何不如从嘴巴里省。
再以后,无所谓年初四。年初四改成连起来的休假,也就是年初六或年初七。特别在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转换成为市场经济,从而促进致富人员的积极性,副食品供应逐渐丰富。
大家购买敞开供应的鸡鸭鱼肉等,花尽心思改善生活。可是在家烧的菜,味道总不及食堂来得好。有钱吃货嘴巴变刁,他们不再一味考虑积蓄。都寄希望老师傅们烧一些开胃,清淡,爽口,不油腻的菜。烹饪讲究质量,讲究风味。伴随老师傅们的退休,小字辈跟不上传承技艺。要想上台阶,学习再深造。应知应会制度相应出台,各行各业掀起了比学赶帮的新高潮。
办公室副主任抓得紧,顺应民心调至他熟悉的工厂管理员。他初来乍到,功夫不负有心人,管理得到大家认可。他回聘发挥余热的厨师,吸收下岗职工再就业。大师毫无保留手把手教招式。试了几次让大家品尝的付学费,才有以后单位食堂对外办酒席的基础。
久而之,春节上班第一天,一把手携同党政工班子领导,轮流向各个部门拜晚年。一定会来到食堂,上下楼走一边。他们拱手行礼或握手,并不忘说;“你们过去一年工作辛苦,谢谢啦!”一声问候,以诚相待。虽然没有红包,已经暖在心里。
上午或下午,他们干部开大会,虽说务虚会,相对应务实。关于上级政府乃至党中央文件内容,须得领会其精神,要求各个部门讨论学习。另外,一把手根据实际情况,布置新的一年工作打算和计划。一些大胆想法,其实施的可能性。有什么想法和建议,尽可能地集思广益。
抚今追昔年初四,与时俱进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