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城文史阁》坐落于江西省赣州市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长期收藏赣南本土中、草药秘方、献方、土方。现有复制品出售。
赣州近代名中医简介(虔城文史阁整理)
高昌灿(1854-1927)江西赣州人,清末民初赣州名医。清.光绪初年举人,授奉直大夫。熟读《本草纲目》等中医药名著,收集民间有效方剂,钻研中药加工炮制,吸取中医药精髓。1887年起在生佛坛前设诊所,从临床实际出发,详细了解病因病情、运用四诊、八纲辨证施治,认真谨慎给病者处方用药。对中药加工炮制,非常重视质量要求,常到老福隆中药店与药工探讨药品质量与诊治的关连性,从而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擅长中医诊治内科、眼、妇、儿、喉科。
 杨越秋(1875——1948)江西清江县韶塘村人,赣州名中医。自幼随同村人来赣州学医。青年时期,教过私塾。医学专业以妇科、喉科较为擅长,内儿科也有一定造诣,在中医药界颇有名望。
张逸凡(1881~1957)赣州市人,著名中医师。幼年从丘传辉、刘胜庭、高昌灿学中医,钻研《内经》、《伤寒杂病论》、《伤寒论》《金匮要略》、《千金要方》《本草纲目》等中医药名著,广泛收集、研究中医有效方剂,26岁时始在赣州设诊所行医。数十年来,从临床实际出发,把中医的病因学说、经络学说同“四诊”、“八纲”等辨证方法,有机地互相联系,谨慎负责地对病人处方用药。擅长中医内、妇、儿科、对属于“伤寒”之病症及内、妇科多种常见病,疗效尤显,誉为赣州名医。当时评点赣州的著名中医师,有“一凡(张逸凡)三秋(杨越秋、钟漱秋、冯慕秋)”之称。抗日战争时期,“赣州张逸凡,九江蒋以庄”,以中医内科治病驰名全省。
陆剑尘(1909~ 1990) 赣州市人。 1936 年在上海中国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回赣州开业行医。 从事医务工作50年来,擅长中医内、儿妇科,治疗内科杂病和虚劳固疾,多抓住脾肾两脏,把调理脾肾作为治疗的重要环节。主要著作有:《痢疾概况》、《临床集锦》、《陆剑尘临床经验选》、《再生障碍性贫血病重症医案记》。主编《赣南中医秘验方汇编》、《赣南中药泡制汇编》、《赣南草医秘验方汇编》、《赣南药用植物志》。
冯慕秋(1884-1972)赣州市人,著名中医师。青少年时期拜高昌灿为师习医,20岁始自行中医业务,擅长医治妇儿科,兼麻痘科,辩证极为慎重,处方以稳著称。
毕寿嵩(1892~1968)赣州市人,著名喉科中医师。1908-1914年在赣州跟随父亲毕海山学习中医,1915年开始在赣州行医。毕寿嵩之父毕海山也是著名老中医师,擅长喉科,家传秘方,闻名赣南。毕寿嵩继承父业开设海山堂药房兼诊所,擅长中医内外科,特别是喉科造诣很深。
刘奉璋(1896~1983)江西省兴国县人,著名中医师。1918年起在赣州从事中医,后在赣县红十字会医院学习西医,主张治病应中西合参。从事中医工作50余年,在中医的临床实践中,发掘、整理祖国医学,对中医经典著作造诣很深,集各家之长,擅长中医内、妇科,对中医脾胃学说深有研究,强调脾胃为后天之本,积累了丰富的“百病从脾论治”的经验。
钟漱秋(1898~1966)赣州市人,著名中医师。青年时从师邝文岗学习中医,钻研中医名著,26岁起在赣州挂牌行医。擅长内科,诊察病人,逆循阴阳分合之理,细心辨析病况标本缓急。诊治传染性肝炎、肾脏炎、肺结核、妇科慢性顽固疾病,疗效显著。从事临床实践40余年,曾献出各种秘方、验方,撰写中医论文与医案,如《验方丸散集》、《伤寒论是辩证论的基础医学》、《余师母医案》。
杨伯勤(1904-1966)又名杨开培,原籍江西省清江县,世居赣州百余年,祖、父、已三代业中医。1912年由父教始读书,1921年从师谢玉岩习痘麻儿科,并随父亲杨越秋习内儿科,1925年领取中医开业执照,始行医并教私塾。擅长中医内儿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以治疗麻疹有独到之处,总结出“杨氏麻疹八法”广泛交流,无不应验。
783人阅读
3人点赞
收藏 转发 评论 3
表情

0/500

评论
评论0
暂无评论,快来发表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