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堂回想錄# #見字如見人,手稿的重量在於温度。
《知堂回想錄》是周作人一生中最後的一部著作」。此書更是一本傷逝之作,由完稿到連載再到出版可謂一波三折,更堪稱現代中國亂世之中的珍貴文存。
《知堂回想錄》《回想錄》緣起曹聚仁先生1960年的約稿,背後有香港《新晚報》老總羅孚先生的承諾。知堂老人從一開始到1962年底,以八十歲高齡,辛辛苦苦完成38萬字全稿,題目原為《藥堂談往》,後改為《知堂回想錄》。全稿含目錄共563張筒子頁,折叠起來1126面,至今能保存完整無缺,更是又一個傳奇。
《回想錄》最初刊登出版時,曹羅兩位從一開始就打算保留完整的原稿,每一頁都重新抄寫再送去排版印刷。年大紀邁,曹聚仁把全稿鄭重轉交給羅孚保存,1993年,羅孚先生把保管了25年的《回想錄》手稿捐獻給中國現代文學館。現在經過多方面的努力,由周作人長孫周吉宜先生徵得現代文學館允許,獨家授㩲牛津大學出版社複刻印行。
《回想錄》從1970年香港三育初版,2019年牛津大學出版社修訂版,到如今複刻印行手稿本,半個世紀來刊行出版的艱辛曲折,包含了曹聚仁、羅孚、周吉宜等文化前輩和作者後人的心血。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翻譯家,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之一。原名櫆壽,字星杓,又名啟明、啟孟、起孟,筆名遐壽、仲密、豈明,號知堂、藥堂等。魯迅(周樹人)之弟,周建人之兄。
本書收有重要知堂老人相片、手札、墨蹟,限量出版!
《知堂回想錄》是周作人一生中最後的一部著作」。此書更是一本傷逝之作,由完稿到連載再到出版可謂一波三折,更堪稱現代中國亂世之中的珍貴文存。
《知堂回想錄》《回想錄》緣起曹聚仁先生1960年的約稿,背後有香港《新晚報》老總羅孚先生的承諾。知堂老人從一開始到1962年底,以八十歲高齡,辛辛苦苦完成38萬字全稿,題目原為《藥堂談往》,後改為《知堂回想錄》。全稿含目錄共563張筒子頁,折叠起來1126面,至今能保存完整無缺,更是又一個傳奇。
《回想錄》最初刊登出版時,曹羅兩位從一開始就打算保留完整的原稿,每一頁都重新抄寫再送去排版印刷。年大紀邁,曹聚仁把全稿鄭重轉交給羅孚保存,1993年,羅孚先生把保管了25年的《回想錄》手稿捐獻給中國現代文學館。現在經過多方面的努力,由周作人長孫周吉宜先生徵得現代文學館允許,獨家授㩲牛津大學出版社複刻印行。
《回想錄》從1970年香港三育初版,2019年牛津大學出版社修訂版,到如今複刻印行手稿本,半個世紀來刊行出版的艱辛曲折,包含了曹聚仁、羅孚、周吉宜等文化前輩和作者後人的心血。
周作人(1885─1967),浙江紹興人。中國現代著名散文家、翻譯家,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之一。原名櫆壽,字星杓,又名啟明、啟孟、起孟,筆名遐壽、仲密、豈明,號知堂、藥堂等。魯迅(周樹人)之弟,周建人之兄。
本書收有重要知堂老人相片、手札、墨蹟,限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