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男人的世界(短篇小说)

湘凝蓝雨
简书作者
2021-03-22 05:51打开App
从日本回来,又去了俄罗斯,游览了西北、东北,回忆多年前去美国、欧洲,写了100篇游记,5节标题是:《游日小记》、《游俄小记》、《游美小记》、《游欧小记》和国内游“神州行”。
在日本时,写作欲井喷,三点半醒,两个小时完成一篇,大家送我一个雅号“三点半”。
凌凝的大哥是南京《钟山》杂志的主编,82岁了,患有膀胱癌,退休在家。凌凝把我的100篇《陆野游记》打印本寄给了他,一个月后,凌老约我到南京一叙。
凌老住在新街口的鸡鹅巷,一个“最南京”的地方。要去见一个大作家,心里不免有些忐忑。待到进了屋,凌老和他的儿子凌阅在门口热烈欢迎我,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茶几上摆着水果,凌阅端上一杯清茶。这个家庭没有女人,只有父子俩。几大盘雨花石尤其显眼,墙上面挂着“以书为友,以石为伴”的条幅。
凌老一生酷爱读书,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书,他从隔壁收破烂的老头收来的书刊杂志里拣出几本来读。老头不肯吃亏,要他帮干活抵书钱。
因为苦读,成绩好,考上了南大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进了文学的最高殿堂。他立志抓住契机,想终身从事文学研究,成为一名小有成就的学者。少年得志,踌躇满志,开宗明义,一篇《我的文学梦》发表在《文学报》上。
然而,后来命运就不那么顺遂了,不幸的打击接踵而来。先是老伴患病离世,老伴临终前对他说:“你是一个书痴,我走了,你要加油干,一定会实现你的理想。”他泪流满面。
凌老没有子嗣,夫妇俩抱养了一个孩子。儿子娶妻生子,孙子聪明好学,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凌阅两口性格不合,争吵不断,最终与凌阅离婚而去,凌阅得了重度忧郁症。
凌老思念相濡以沫的老伴,凌阅怀念慈母,恨妻子无情。凌老的孙子凌葳在复旦大学读中文系,每周回南京,每次都要盘问母亲的下落,凌阅无言以对。
凌阅的妻子是一个学霸,目标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凌阅死活不同意。
愁云笼罩着三人世界,上大学前,孙子放学回来做作业,家里冷冷清清、寂寂寥寥,一天没有三句话。
凌老拿出我的《陆野游记》,对我说:
“你写得不错,既有文史知识,又有市井故事。语言畅通,有看头。”凌老翻着书页说,“但是要出版,不太容易,因为你没有名气,也没有发表过作品。”
“我没有出版的想法。”我说。
“那资源就浪费了。”凌老说,“那就先在网上发吧,网上没有门槛,也没有那么多清规戒律,只要读者喜欢,还有不菲的收入呢!”
这时,凌阅拿着手机对凌老说:“凌葳今天要回来。”
凌葳是凌老的掌上明珠,遗传基因,很有文学细胞,踩着爷爷的脚印。
隔代亲,凌老对凌葳非常宠爱,写过好几篇有关孙子的文章,《孙子的早餐》,《闲话孙子赶考》,《孙子的笔记本》,《孙子的作文》,等等, 一口一个“孙子”。他荣获“紫金山文学终身成就奖”,立即给凌葳打电话。
正说着,有人敲门,凌老对孙子的敲门声非常敏感,马上对凌阅说:“凌葳到了,开门去!”
一个一米八0的男孩出现在门口,凌老立刻走上前去接过行囊。
“凌葳回来了,中午下馆子!”凌老朗声说。
“我请,我请!”我赶紧说。
“不要,你是客!”凌老说。
“我不能吃饭了,还要赶火车呢!”凌葳从包里拿出一包点心。
“爷爷,这是您最爱吃的!”凌葳每次回家都要带一包上海的“沙琪玛”给凌老,凌老喜欢吃,上海的“沙琪玛”和别的地方的不一样。。
“哦,你要去哪里?”凌老接过点心问。
“洪泽湖。”凌葳回答。
“洪泽湖?”一直不说话的凌阅马上问,“你去洪泽湖干什么呀?”
凌老写过一篇《初恋》,是说老伴的老家在洪泽湖边上。老伴是中学的校花,放暑假,他“死皮赖脸”跟在后面追到洪泽湖,终于感动了“校花”。
“咬定目标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凌老得意地总结自己的“爱情经验”。
其实老伴不是不喜欢班上这个大才子,郎才女貌,只因为她患有妇科病,不能生育。凌老说,“我们不要孩子,我们“丁克”!”
老伴动了心事,想把自己的妹妹引渡到凌老身边。姐夫和小姨子,历来就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风流韵事,何况老伴的妹妹十分崇拜凌老,才子佳人,情景交融。然而,凌老严词拒绝,并且从此不与小姨子见面,后来想想,非常后悔。
夕阳红的意念觉醒了,上个月凌老竟然给小姨子写了一封“求爱”信,不好意思。

湘凝蓝雨
简书作者
2021-03-22 05:51打开App
从日本回来,又去了俄罗斯,游览了西北、东北,回忆多年前去美国、欧洲,写了100篇游记,5节标题是:《游日小记》、《游俄小记》、《游美小记》、《游欧小记》和国内游“神州行”。
在日本时,写作欲井喷,三点半醒,两个小时完成一篇,大家送我一个雅号“三点半”。
凌凝的大哥是南京《钟山》杂志的主编,82岁了,患有膀胱癌,退休在家。凌凝把我的100篇《陆野游记》打印本寄给了他,一个月后,凌老约我到南京一叙。
凌老住在新街口的鸡鹅巷,一个“最南京”的地方。要去见一个大作家,心里不免有些忐忑。待到进了屋,凌老和他的儿子凌阅在门口热烈欢迎我,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茶几上摆着水果,凌阅端上一杯清茶。这个家庭没有女人,只有父子俩。几大盘雨花石尤其显眼,墙上面挂着“以书为友,以石为伴”的条幅。
凌老一生酷爱读书,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书,他从隔壁收破烂的老头收来的书刊杂志里拣出几本来读。老头不肯吃亏,要他帮干活抵书钱。
因为苦读,成绩好,考上了南大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进了文学的最高殿堂。他立志抓住契机,想终身从事文学研究,成为一名小有成就的学者。少年得志,踌躇满志,开宗明义,一篇《我的文学梦》发表在《文学报》上。
然而,后来命运就不那么顺遂了,不幸的打击接踵而来。先是老伴患病离世,老伴临终前对他说:“你是一个书痴,我走了,你要加油干,一定会实现你的理想。”他泪流满面。
凌老没有子嗣,夫妇俩抱养了一个孩子。儿子娶妻生子,孙子聪明好学,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凌阅两口性格不合,争吵不断,最终与凌阅离婚而去,凌阅得了重度忧郁症。
凌老思念相濡以沫的老伴,凌阅怀念慈母,恨妻子无情。凌老的孙子凌葳在复旦大学读中文系,每周回南京,每次都要盘问母亲的下落,凌阅无言以对。
凌阅的妻子是一个学霸,目标是美国康奈尔大学,凌阅死活不同意。
愁云笼罩着三人世界,上大学前,孙子放学回来做作业,家里冷冷清清、寂寂寥寥,一天没有三句话。
凌老拿出我的《陆野游记》,对我说:
“你写得不错,既有文史知识,又有市井故事。语言畅通,有看头。”凌老翻着书页说,“但是要出版,不太容易,因为你没有名气,也没有发表过作品。”
“我没有出版的想法。”我说。
“那资源就浪费了。”凌老说,“那就先在网上发吧,网上没有门槛,也没有那么多清规戒律,只要读者喜欢,还有不菲的收入呢!”
这时,凌阅拿着手机对凌老说:“凌葳今天要回来。”
凌葳是凌老的掌上明珠,遗传基因,很有文学细胞,踩着爷爷的脚印。
隔代亲,凌老对凌葳非常宠爱,写过好几篇有关孙子的文章,《孙子的早餐》,《闲话孙子赶考》,《孙子的笔记本》,《孙子的作文》,等等, 一口一个“孙子”。他荣获“紫金山文学终身成就奖”,立即给凌葳打电话。
正说着,有人敲门,凌老对孙子的敲门声非常敏感,马上对凌阅说:“凌葳到了,开门去!”
一个一米八0的男孩出现在门口,凌老立刻走上前去接过行囊。
“凌葳回来了,中午下馆子!”凌老朗声说。
“我请,我请!”我赶紧说。
“不要,你是客!”凌老说。
“我不能吃饭了,还要赶火车呢!”凌葳从包里拿出一包点心。
“爷爷,这是您最爱吃的!”凌葳每次回家都要带一包上海的“沙琪玛”给凌老,凌老喜欢吃,上海的“沙琪玛”和别的地方的不一样。。
“哦,你要去哪里?”凌老接过点心问。
“洪泽湖。”凌葳回答。
“洪泽湖?”一直不说话的凌阅马上问,“你去洪泽湖干什么呀?”
凌老写过一篇《初恋》,是说老伴的老家在洪泽湖边上。老伴是中学的校花,放暑假,他“死皮赖脸”跟在后面追到洪泽湖,终于感动了“校花”。
“咬定目标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凌老得意地总结自己的“爱情经验”。
其实老伴不是不喜欢班上这个大才子,郎才女貌,只因为她患有妇科病,不能生育。凌老说,“我们不要孩子,我们“丁克”!”
老伴动了心事,想把自己的妹妹引渡到凌老身边。姐夫和小姨子,历来就有说不清道不明的风流韵事,何况老伴的妹妹十分崇拜凌老,才子佳人,情景交融。然而,凌老严词拒绝,并且从此不与小姨子见面,后来想想,非常后悔。
夕阳红的意念觉醒了,上个月凌老竟然给小姨子写了一封“求爱”信,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