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网大多数书便宜吗?
不少读者认为贵!我看这是表面的,因为按在售价搜索,且未按从低到高排序,就会看到一本书什么价位都有,当然感觉不便宜。
一部分读者却认为孔网书便宜,说明这些读者会买了,会把已售价作为下单的重要依据。你想,如果贵的话,孔网能成为代购的主要货源批发地吗?
还是孔网广告词概括的好:花少钱,买好书。
上个月孔网想买一本《如果这是宋朝8:官宦王朝》,价格从低到高一排列,相中了价位3.5元,品相佳的一本,卖家是鞍山市@阿福的书摊,模版显示运费10元。为了减少单本运费成本,照例在这家书摊再搜索1本。售价8元的《中国近代史词典》,一下子就敲定,两本一起下单,模版显示运费还是10元,于是马上付款。

单说这本词典,选收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的相关词目3046条,32开精装863页938.5万字,8元加运费5元合计13元,应该算作花少钱了。
下单时我主要从怀旧的角度考虑的。这本《中国近代史词典》,1982年10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我清晰记得,念中师二年级时的1983年买过,定价3.45元,价格不菲啊,那时食堂馒头才4分钱一个。我经常逛的这家书店名忘了,是一个个体书店,平房,位于我就读的牡丹江师范学校附近。当时买这本书纯属爱好,在毕业后参加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时才派上用场。后来没保存下来,可能是当废品卖了。而今再买,自然想起四十年前年中师那四年难忘岁月。

我下单这本词典还有一个原因,是第1次印刷的。

1印有啥好的?要知道上世纪80年代的书都是铅字印刷,印刷厂使用铅、锑、锡的合金铸造单个字模,每个字符单独存在,可反复使用。排版时根据内容将字模按顺序排列在字盘(板框)中,形成完整版面。固定后涂墨,通过凸版印刷机将图文转印到纸上。铅字印刷的油墨渗透效果和凹凸触感赋予纸张复古美感,所以铅印书给人一种古朴稳重的视觉感受,会有一种真实的触感,增加了阅读的亲近感。
铅字在长期印刷过程中,与纸张不断摩擦,字面的笔画会逐渐磨损,导致笔画边缘不再锋利,细节部分逐渐丢失,从而使印刷出来的而文字越来越模糊,所以第1次印刷的最清晰,以后印刷的会越来越模糊,尤其是带插图的书。
书收到后,我发现此书还有三个优点。
一是封面封底八角尖尖,制作精良。其材料,估计不是采用再生纸浆制成的,而是使用了木质贴片;封面图案不是平滑的,而是有凹凸感的浪花图片;封面书名不是电脑字体,而是由奠基现代图书馆事业的书法家顾廷龙题写。

二是作者阵容强大,学术基础扎实,保证了词典的权威性。主编三人中,陈旭麓是华东师大教授、著名的中国近代史专家;方诗铭是上海社科院研究员、知名的历史学家;魏建猷,是上海师大历史系主任。主要撰稿人20人中,陶菊隐、沈起炜、沈渭滨、徐铸成等都是史学界的大咖。

三是经历住四十年的时间检验。1982年出版首印11.5万册,此后加印5次,累计印数100万册。四十年过去了,我查了下孔网已售信息,每天少则卖出一本,多则五六本,在工具书销售难的今天,还是不错的。
打开词典后,我查阅了有关太平天国方面的词条。曾国藩,在千余字的曾国藩介绍中,没有一句盖棺论定的评价性词语,多是叙述官职升迁及经历的大事,至今还站得住脚。洪秀全词条也没有总结性评价词语,可见当时的处理还是有先见之明的。

再看事件方面的太平天国革命词条,第一句就是:1851-1864年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伟大农民战争,看来阶级斗争的痕迹没消失。后面叙述经过比较详细。

最近看了尚小明的《宋案重审》,作者提出刺宋是宋案的最后一个环节,洪述祖为讨好袁世凯擅自策划刺杀。再查这本《中国近代史词典》的“刺宋案”词条,第一句就是:袁世凯阴谋刺杀宋教仁的案件。看来词典依然存在一定的阶级斗争色彩,这是不可避免的不足之处。
13元,不仅花了少钱,还买了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