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知道陈鼓应先生,是2000年左右想认真读下《庄子》,学校BBS精华版上有人推荐了陈鼓应先生的《庄子今注今译》,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了这本书,还是读不进去,和《庄子》还是缘分没到。
后来到了2007年,我在精读完吴九龙主编的《孙子校释》并略有心得后,又再次重读《老子道德经》,并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了陈鼓应先生的《老子今注今译》,终于稍微了解了老子几个版本的差异问题,对老子郭店竹简本、马王堆帛书本、通行王弼本的差异有个初浅的认识。
再后来重读《史记》,其中《天官书》部分始终摸不到北,对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的体会也不深,还是对黄老道学缺乏认识,于是去知乎和豆瓣去搜寻一些黄老道学的介绍和评价,其中有个答主似乎提到,“许抗生教授的《道家思想与现代文明》,对黄老学的发展有个清晰的介绍”。由于当时(2017年5月份)这本书在当当网和京东商城的自营店买不到,于是去当当网的第三方店家购买了一本,由此知道了陈鼓应先生主编了一本《道家文化研究》的刊物,并对这本刊物上的文章的高质量有个深刻印象。
于是,迷恋上了陈鼓应主编的国学文丛系列(中华书局出版),并收藏了其中已出版10册的8册(差王中江的《道家学说的观念史研究》和张广保的《全真教的创立与历史传承》),期间曾经在京东商城的第三方店家购买了一本王中江的《道家学说的观念史研究》,估计这家店是个代购店,她去孔夫子代购了一本,结果收到一本许抗生的《道家思想与现代文明》,我当时也没有去登陆孔夫子比价,就算了,也没有申请售后(本人2011年就注册了孔夫子,但是要到2022年6月底才下载孔夫子旧书网手机APP去卖书,错失了孔夫子店铺发展的十年时光)。
根据本人对先秦哲学思想和先秦考古知识的了解研究,本人认为,道家思想应该和长江文化有很大关联,儒家思想和黄河文化关系比较密切,淮河文化处于两者过渡地带,是一个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的交流地带,局部也能产生一定的综合创新。
通俗一点地说,骨子里受儒家思想影响较深的人,动辄称兄道弟,什么事情都是兄弟兄弟,做什么事情先建立关系,再上升到兄弟关系,先是“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散伙的时候就是“亲兄弟明算账”。
而道家思想比较重视朋友关系,讲究臭味相投,所以称呼道友的比较多,连孔夫子旧书网都是称呼书友。
再次回到陈鼓应的《道家文化研究》,这本刊物上的文章作者都是一些权威专家,近几年打底也是在读的中国哲学博士,文章水平普遍较高。
本人以前收购了《道家文化研究》的第十五、十六、二十、二十六、二十八到三十四等11辑,这次不惜花费重金在网上收购了其他的二十三册,准备收藏一部完整全套的《道家文化研究》。
其中,在孔夫子旧书网上第一辑、第五辑、第十七辑、第十八辑、第二十三辑、第二十五辑这6辑比较贵,花费了1000多块。
其他17辑大概花费1000元左右(可能还不到1000元)。
这样算下来,我累积大概花费了2700-3000元就可以收藏全套的《道家文化研究》,考虑到有些旧书品相不佳,如果到货后发现品相不佳的,我准备去孔夫子旧书网重新调货,尽量收集一套比较干净清爽的《道家文化研究》全34册。
据查孔夫子旧书网的已售信息,2022年11月15日,有书友以3190元的价格出售了一套《道家文化研究》(全32册,第1-32辑),这样算下来,我花费3000元收集一套《道家文化研究》(全34册,第1-34辑),价位上应该反映了行情的平均水平。
届时,本人准备把这套书作为本人的镇店之宝,准备标价一万(其实就是不想卖,标价3000-5000比较合理),本人准备把本人的书摊(地中海书房)聚焦于哲学思想类图书,尽量做一个小而精的书摊,那些历史、文学类的图书出售完后就不再淘购和补仓了。
本人深信,道家文化未来会迎来一个深度研究发展期,随着我们国家考古专业和古文字专业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多,出土文献越来越丰富,东汉前的历史知识了解得越来越深入,道家文化可以辅助治愈我们这个时代的时代病,这个也是道家文化研究的理论和现实需要。
目前,淘购的23册《道家文化研究》还在运输中,先发一篇动态准备陆续迎接这些书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