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上一篇19世纪皮书的日光褪色问题时,一直想找一本紫色皮面的书拍个照做个例子,给大家看看,翻箱倒柜的怎么找都找不到....结果文章写完了,也发表了,突然给找到了....
就此把图片补完,也简单聊一聊19世纪英国图书装帧里所表达的暗雅审美取向。
我在上文曾提过,1856年英国化学家威廉·亨利·珀金发明了第一款合成染料——苯胺紫,但这个苯胺紫早期多用于纺织物染色(苯胺紫发现前也存在工业用紫色染料,是从鸟粪中提取的,为化学肥料的副产品,比较昂贵)。之后经过不断的探索,外加合成染料技术进步,紫色也进入到了皮革染制工业中,于是图书装帧领域也开始出现紫色皮革的书籍。
下图是一本1881年深紫色的皮装书,颜色类似茄子皮,算是英国哈罗公学的奖励装帧。书脊出现了日光褪色,紫色完全褪去,变成了棕色。紫色是最容易发生日光褪色的颜色之一。



这种茄皮紫在当时非常流行,紫色一直是欧洲传统的“帝王之色”,不仅是书籍封面,还常被应用到纺织品中。这些颜色与当时维多利亚时期的“暗雅”审美相符,当时的一些高档丝绒和缎面织物,也经常采用这种茄子紫。

19世纪的英国图书装帧设计相对比较保守,偏好深沉庄重的颜色,注重装帧的实用性,又叠合英国文化一贯的克制感,不少书籍都采用的是素色的全皮/半皮进行装帧,较少出现非常明亮的浅色(注意:一些名家作品,单独定制的个性化作品不在此讨论范围里)。

除了中上阶层的传统低调的选色习惯外,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对深色调、复杂装饰与忧郁美感有独特偏好,尤其是在阿尔伯特亲王于1861年去世后更为加深了,丈夫去世后维多利亚女王终生穿黑色哀悼服,也带动整个社会对深色的推崇,形成了某种“哀悼时尚”(Mourning Fashion)。

同时代,在文学和建筑领域流行的哥特复兴(Gothic Revival)浪潮,让室内家居设计,服饰选择都不约而同的偏向暗色系。深色胡桃木家具、暗红色天鹅绒窗帘、深色壁纸(常配以金色或银色花纹)成为当时富裕家庭的标志。

选择深色系也有非常实际的考虑。维多利亚时代经历的工业革命,让英国的室内室外的空气质量相当堪忧,室外有工业废气,室内有煤炉烟尘,让耐脏的深色成为社会各阶层的明智选择。
不论是在图书装帧,还是衣着服饰,如果用一句话总结英国人的品味,那就是:
要低调,不要低俗
感谢阅读。
说明:
1、紫色皮革不仅只有本文中的茄皮色,还有其他色系,如紫罗兰色。
2、本文所举的例子,主要是19世纪面向英国中上阶层的实用皮革装帧。高水平的皇室装帧,艺术装帧,大师装帧会非常华丽,这些都是带有展示性质的艺术品。
3、英国本土的装帧设计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欧洲大陆同行的学习者。法国,意大利等国的书籍装帧偏向华丽,重视艺术创新和感官享受。维多利亚时代的保守道德和工业实用主义使深色长期主导,直到工艺美术运动才转向自然色调,但仍保持克制。
4、染料和绘画用的颜料是两种材料,紫色染料的提取难度远远大于紫色颜料。
5、如果对英国人的国民性感兴趣,推荐一本书——《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里面分析了很多英国各阶层的“隐秘”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