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行走旧书摊,淘得一些三线建设资料,并借助这些资料,撰写了几篇有关三线建设内容的学术论文,并有幸入选全国性三线建设学术研讨会征文。由于收藏到一些三线建设资料,致使自己还曾实地感受藏在大邑县雾中山中的“三线记忆展览馆”。可能自己与三线建设有缘,近期行走旧书摊过程中又淘得与三线企业密切相关的上海市印刷五厂早期票据。

年前周末逛本地旧书摊时,发现一书摊摆放有一些老旧票据,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由于无所事事,没有什么收获,故而在此书摊停留。仔细一看,发现这些票据是上世纪60年代左右上海市印刷五厂的报销票据,涉及医疗、出差、购物等。当时觉得这些票据见证了上世纪60年代中国的日常生活,特别是物价水平,从“碎纸片”中可了解相关历史,因此经过反复讨价还价,买下这批上海市印刷五厂的报销票据。

回家之后,翻阅这批有关上海市印刷五厂的报销票据,发现部分票据的地点在湖北襄阳,更有个别票据的报销单位是文字六零三厂,这引起我极大的兴趣。自己行走旧书摊过程中,常常对一些文献、“碎纸片”进行一番探讨。首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上海市印刷五厂的来龙去脉。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为何呢?上海市印刷五厂竟然与三线建设企业有着剪不断的密切关系。

上世纪60年代,根据战备需要,为应对潜在的战争威胁,国家对全国生产力布局进行了一次由东向西转移的战略大调整。自上世纪60代中期至80年代,几百万工厂与企业的知识分子、干部职工、解放军官兵以及上千万人次的民工,在“好人好马上三线”“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时代号召下,奔赴祖国内地,在深山峡谷建立了一批对国家国防、科技、工业以及交通等领域都产生深远影响的“三线”企业,其中之一就是文字六零三厂。

查阅网络相关资料,位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岘山脚下的文字六零三厂,是经文化部批准于1965年9月成立的国家级书刊定点印刷厂。文字六零三厂是由上海市印刷五厂、上海革命印刷厂整体内迁和部分北京新华书店总店发行所同志共同组成,原为国家新闻出版署直属印刷厂,后演变为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中国印刷集团公司所属的国有独资企业。至上世纪80年代之前,文字六零三厂就一直是全国图书出版、印刷、发行行业的翘楚。

上世纪80年代前,文字六零三厂是全国唯一一家拥有毛泽东选集》发行资格的印刷厂,是集《毛泽东选集》排版、印刷、装订、发行于一体的综合性印刷企业。曾经全国90%以上的《新华字典》产于文字六零三厂。2010年,中国印刷集团公司投资3亿元在襄阳市高新区成立中印南方印刷有限公司,文字六零三厂的印刷板块整体迁走。2017年6月,文字六零三厂的老厂区变更为文字六零三文化创意(湖北)有限公司,开始向文化创意园区转型升级,几十家文创企业先后入驻,成为襄阳当地“网红打卡地”。

了解到所淘得上海市印刷五厂早期票据与三线企业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之后,着实高兴一番,并继续进行史料比对、学习。比如,自己手中刚好有一本《新华字典》,翻阅其版权页,显示印刷者为文字六零三厂。另外,拟计划向有深厚三线情结的周健先生开发利用的“三线记忆展览馆”进行捐赠,以增强自己对三线建设精神的进一步学习、了解,让上海市印刷五厂早期报销票据反映乡愁,见证难忘的三线建设历史。